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立石鐵臣

增加 8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立石 鐵臣 ''' (Tateishi Tetsuomi ,1905年3 ,{{bd|1905年|3 月11日 -1980 ||1980 |4月9日|catIdx=T}} )<ref name="one">[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293212&who=%E7%AB%8B%E7%9F%B3%E9%90%B5%E8%87%A3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 立石鐵臣]</ref>,生於 [[ 日治台灣 ]][[ 台北州 ]][[臺北市 (州轄市)| 台北市 ]] [[ 灣生 ]] ,畫家,為「 [[ 台陽美術協會 ]] 」其中一位的發起人<ref name="two">[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747733 自由時報]</ref>。 
==生平==
父親是日本人 [[ 立石義雄 ]] ,時任臺灣總督府財務局事務官,後任 [[ 臺灣瓦斯株式會社 ]] 董事。母不詳。
1905年(明治38年)3月11日,生於臺北城內區東門街(今台北市 [[ 凱達格蘭大道 ]] )。1911年4月,立石鐵臣進入 [[ 臺北市第二小學校 ]] (旭小學校)就讀;1913年,隨父親調職而舉家返回日本<ref name="three">[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747733 自由時報]</ref>,轉學至東京的日野小學校。1917年4月,入 [[ 明治學院 ]] 中學部。1921年進入 [[ 川端畫學校 ]] ,追隨 [[ 円山四條派 ]] 的老師學習日本畫,該派的繪畫技法乃是以寫生和粉本臨摹為基礎。1926年,受 [[ 岸田劉生 ]] 的影響而開啟對 [[ 後期印象派 ]] 的興趣,踏上學習 [[ 油畫 ]] 的道路。
1929年因為岸田病逝而轉向 [[ 梅原龍三郎 ]] 學畫。從十六歲習畫以來,立石鐵臣在十餘年間多次入選國畫會展、槐樹社展等展覽,傑出的作品包括「樹間」、「春小景」、「五月風景」、「海邊」、「郊外」等以風景為主題的油畫。
1933年,二十八歲的立石鐵臣來臺寫生、舉行畫展,停留三個月即返回日本,並以在臺創作的「萬華」、「多雲日子的河岸」、「山丘小鎮淡水」、「植物園之春」等作品入選日本國畫會展,受推薦為該會會員。
1934年7月至1936年3月,立石鐵臣再次旅居臺灣。期間曾受 [[ 顏水龍 ]] 之邀,於1934年9月加入「臺陽美術協會」的創會陣容,後來在1935年7月退出該會。
1935年,立石鐵臣與 [[ 西川滿 ]] 等人成立「版畫創作會」,蒐集、創作與臺灣鄉土民俗有關的版畫作品,並發表同人雜誌《媽祖》。
1936年,立石鐵臣負責《媽祖》第二卷第二期封面版畫,這是他最早的書籍裝禎作品;
1937年,為西川滿的《亞片》設計封面。在油畫創作方面,除了持續參加國畫會展之外,立石鐵臣也參加臺展、臺陽會展,此時期的主要作品有:「大稻埕」、「竹筏風景」、「赤光」、「原野與甘蔗田」等。
1936年3月在臺舉行「告別洋畫個展」後,立石鐵臣返回東京,住在藝評家 [[ 福島繁太郎 ]] 家中,為福島管理歐洲近代畫作收藏品。 立石鐵臣回到日本後依然創作不輟,有「海邊之家」、「七里之濱」、「半月橋」、「來青閣」、「迴廊」、「日輪」、「黃昏」、「遠眺海岸」等作品。
1939年10月底,立石鐵臣獲 [[ 臺北帝國大學 ]] 理農學部部長 [[ 素木得一 ]] 教授的聘請,赴臺從事繪製昆蟲標本的工作。描繪標本細密畫之餘,立石鐵臣仍致力於油畫、版畫的創作,並撰寫美術評論,此時期的重要油畫作品包括:「濱風」、「砂丘」、「堊」、「夕雲」、「林投」、「壁‧道‧雲」。
1940年,立石鐵臣為 [[ 黃鳳姿 ]] 的《七娘媽生》和《七爺八爺》、 [[ 西川滿 ]] 的《梨花夫人》和《華麗島頌歌》、 [[ 中山省三郎 ]] 的《羊城新鈔》設計封面並負責書籍裝禎;1941年則設計了 [[ 西川滿 ]] 《採蓮花歌》的封面,也陸續為《民俗臺灣》繪製封面及插畫、更在該刊開闢圖文並茂的「臺灣民俗圖繪」專欄,同時在《 [[ 臺灣日日新報 ]] 》、《 [[ 臺灣時報 ]] 》、《 [[ 文藝臺灣 ]] 》等報刊發表美術評論、隨筆或插畫、封面畫等等。
1941年,與 [[ 臺北帝國大學 ]] 教授 [[ 工藤好美 ]] 的妹妹工藤壽美結婚。
1942年4月辭去 [[ 臺北帝國大學 ]] 的工作,轉而擔任東都書籍公司的編輯,負責《民俗臺灣》雜誌的編務,並陸續為 [[ 西川滿 ]] [[ 赤崁記 ]] 》、 [[ 西川滿 ]] [[ 池田敏雄 ]] 合編的《華麗島民話集》、池田敏雄等人合著的《臺灣文學集》、 [[ 黃鳳姿 ]] 《臺灣的少女》、 [[ 楊雲萍 ]] 的詩集《山河》等書籍設計封面裝禎。
1943年8至9月,應 [[ 臺灣總督府 ]] 文教局的指示,與 [[ 金關丈夫 ]] 共同進行環島一周的民藝調查,9月發表〈生活工藝品的反省〉。
1944年7月, [[ 池田敏雄 ]] 入伍,金關丈夫、立石鐵臣接掌《民俗臺灣》編務,立石鐵臣還為池田敏雄《臺灣的家庭生活》一書校對文稿、撰寫後記、提供圖繪;同年8月,立石鐵臣應徵召入伍,隨軍隊駐紮於花蓮港,這段從軍經驗後來也成為《臺灣畫冊》的題材之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立石鐵臣以日僑的身分被中華民國政府留用,擔任東都書籍編輯、 [[ 臺北師範學校 ]] 美術教師。
1946年辭去師範學校教職,轉任省立編譯館技佐。
1949年起至1979年,立石鐵臣幾乎年年參加國畫會展。
1950年9月,立石鐵臣與國畫會同人 [[ 香月泰男 ]] [[ 福井敬一 ]] [[ 須田剋太 ]] 等組成「型生派美術家協會」。
1962年,爲紀念有知遇之恩的藝評家福島繁太郎,以「臺灣民俗圖繪」為底本的《臺灣畫冊》付梓。
1969年,擔任美學校細密畫工房講師。1978年,出版與次子立石雅夫合著的《細密畫描法》(美術出版社)。
1980年4月9日,因 [[ 肺腺癌 ]] 病逝,享壽七十五歲。 
== 註釋 ==
{{reflist}}
 
{{DEFAULTSORT:Tateishi Tetsuomi}}
[[Category:日本画家]]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藝術家]]
[[Category:台北市人]]
[[Category:罹患肺腺癌逝世者]]
[[Category:引揚者]]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