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39
次編輯
變更
佛子岭水库
,無編輯摘要
[[File:佛子岭水库.jpeg|320px|缩略图|右|<big>佛子岭水库</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24/9975d58eafec4b329795ab33e8016cdc.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49889868_14627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佛子岭水库'''(英文:Foziling Reservoir),亦称佛子岭水电站,位于中国[[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六安市霍山县境内。是集蓄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治淮工程与淠史杭灌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1952年1月开工建设,至1954年11月工程竣工,历时2年又10个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中国官方将它称为“新中国第一坝” <ref>[https://www.sohu.com/a/392610985_120015011 佛子岭水库——“新中国第一坝” ],搜狐,2020-05-02</ref> ,其规模在当时也是全[[亚洲]]最大的。今日它已成为当地的风景旅游名胜。
==建设背景==
[[淮河]]自古以来水情复杂,历经黄河夺淮和常年战乱失修等因素影响,水患频繁、旱涝无常,又受以其难以治理出名,为人称为“害河”,而流域内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城镇密集,一旦水害损失巨大。1950年夏,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皖北地区大面积受灾。此次水灾对[[中共中央]]的决策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周恩来]]主持政务院会议并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以“蓄泄兼筹”作为淮河治理方针,淮河治理成为了之后水利工作的长期重点,同年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1950年至1957年,即“[[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期间,新政权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兴水利”“水利是农田的命脉”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水利建设得到更多的重视。1951年5月,中央组织治淮视察团去治淮工地视察,[[毛泽东]]作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一著名指示,在淮河的南源皖西[[大别山]]区修建以大型水库为龙头的山谷水库群的计划被写入了治淮方略。
淠河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每逢汛期,十年九灾”,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在进行多次查勘后决定在霍山县县城南17公里,佛子岭镇南2.5公里淠河东源上修建[[水库]]蓄洪,佛子岭水库这一重点工程很快得到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批准。继佛子岭水库之后,该地区又有[[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和[[龙河口水库]]四座水库陆续被建设,形成了淠史杭灌区 <ref>[http://www.luandx.com/info/9/80/2751.html 淠史杭灌区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2010-3-4</ref> 。
==建设历程==
<center>{{#iDisplay:k0543ctvom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3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