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朴子刺繡文化館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朴子20.jpg|400px|缩略图|右|刺繡文化館外觀[https://www.tbocc.gov.tw/SightLib/Sight_Detail.aspx?id=458a1153-12d5-e411-a5d3-e4115b13f301&page= 照片來自]]]
  
'''朴于刺繡文化館'''原本是過去當地船泊大隊的辦公廳舍閒置空間,整個建築是由當時木造的日本宿舍所改建,深具古意,也符合了 [[ 刺繡文化 ]] 的意念。館內記錄了當年朴子市在 [[ 刺繡 ]] 產業蓬勃發展時的榮景,並收集了許多精心製作,令人嘆為觀止的刺繡藝品。刺繡文化館藉由整個產業的互動學習,重新營造出濃厚的在地文化,結合社區活動,帶動各項文化觀光,也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觀光景點。
嘉義縣朴子市早期曾是刺繡產業的重鎮,當時的繁華景況反映在朴子市大量外銷的刺繡藝品中,包括[[了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等,銷路遍及全台各地。朴子市公所為了傳承這樣出色的地方文化特色,自民國91年開始就致力於刺繡推展的工作,不僅成立了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開辦研習班做刺繡教學,更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興建了刺繡文化館。
嘉義縣朴子市早期曾是刺繡產業的重鎮,當時的繁華景況反映在朴子市大量外銷的刺繡藝品中,包括了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等,銷路遍及全台各地。朴子市公所為了傳承這樣出色的地方文化特色,自民國91年開始就致力於刺繡推展的工作,不僅成立了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開辦研習班做刺繡教學,更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興建了刺繡文化館。
==關於刺繡==
最早刺繡都是平面的,其後藝人在圖案底下襯填棉花,再以金銀等各色繡縫綴,即成了「浮雕」式的彩繡。
由於刺繡很費眼力,現代人多不喜歡學這門手藝,不僅一般婦女都不會,連繡舖的師匠也日漸稀少。在鹿港有位藝人許陳春,別出心裁把刺繡脫離了平面的侷限,更跨越 [[ 浮雕 ]] ,創出立體造型。<ref>[http://www.boe.ylc.edu.tw/~ylc04/mu/T07/index.html 刺繡,民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笪活文化]</ref>
31,8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