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庆学宫

增加 1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德庆学宫 ''' 位于中国 [[广东| 广东省 ]][[ 肇庆市 ]] 德庆县城内朝阳西路,1996年被列为 [[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北宋 ]]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康州奉诏置孔庙,元丰四年(1081年)迁于现址。元至德元年被洪水冲毁,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及现代多次重修。现存 [[ 棂星门 ]] 、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重檐 [[ 歇山顶 ]] ,下檐 [[ 斗栱 ]] 七铺作单抄三下昂,出跳总长达1.22米,为唐宋元斗栱之最。
==历史起源==
德庆学宫学宫者,顾名思义,乃学子上课之地也。在中国,未有现代之 [[ 小学 ]] [[ 中学 ]] [[ 大学 ]] 之前,学宫成了当地培育人才之重要场所。学宫,又称作孔庙,盖中国历史上曾“ [[ 独尊儒术 ]] ”,而儒家之创始人乃 [[ 孔子 ]] 。孔庙,无论规模大小,庙内都设有大成殿。殿内用以安放孔子 [[ 塑像 ]]
在南中国众多的孔庙大成殿中,论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巧,气势之雄,应首推德庆学宫大成殿。这座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建后曾倒塌,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砖木结构 [[ 古建筑 ]]
==建筑结构==
德庆学宫原有建筑群占地39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大成殿居正中,前有文明门、石栏、泮池,后有崇圣殿、尊经阁、明伦堂,还有东西两原殿。德庆学宫大成殿设计者,独辟蹊径,打破了传统厅堂那种“八柱撑空”的木梁架结构而采用“四柱不顶”的独特形式以满足 [[ 建筑物 ]] 防灾的要求。所谓“四柱不顶”就是:在殿梁架不砌上露明藻,左右次间各减了两根内檐柱,明间正中只竖四根不到顶的圆林金柱,柱顶上横架座斗枋,安放四朵类似溜金的斗拱,以承托着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 [[ 天花板 ]] 上再立园柱以支撑正梁;在山墙上和前后檐柱的柱头上。
承托着下檐的重叠起来的斗拱。殿身的梁架则用大鹿结构法。这是古代 [[ 建筑师 ]] 为使厅堂免受雷击,采用消除 [[ 电学 ]] 上称为“跨步电压”危险的一种独特 [[ 设计 ]] ;那四根上不到顶的圆木柱,称作“雷公柱”。从外观艺术看,大成殿气势宏伟,殿面宽阔。加上用高台基、高柱础,前檐用 [[ 花岗石 ]] 柱,左、右、后三面围以高墙,使全殿采光良好,光线均匀,又可防洪、防蛀。 ==参考文献==
113,0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