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揭阳城隍庙
,创建页面,内容为“揭阳城隍庙是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东门的一座城隍庙,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 ==基本…”
揭阳城隍庙是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东门的一座城隍庙,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
==基本简介==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始建于宋,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城隍庙兴建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期间历经兵燹和自然灾害,屡遭摧毁破坏,但每次都能得以葺复重建,修建经费大多由善男信女、海内外侨胞、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义民宋廷春等捐资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由主簿季本增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罗经泰倡建前亭及两旁钟鼓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邑人蔡俊、吴以汀、谢烈、宋汝翼、谢焘、宋仲勋、朱君陈等又重新维修;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绅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刘业勤捐俸重修。1993年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化局的领导下,组建城隍修缮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前来实地考察论证,并按照《文物法》“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全面进行修缮,整座地坪提高60厘米,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牌楼,修复钟、鼓楼、拜亭、龙虎井等,历时四年多的时间,终于全面竣工。
城隍庙具有宋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面阔三间20米,四进深16米,共设防22根花岗岩石柱,上部为抬梁、穿斗式结构,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甚为严谨。大殿四壁仅作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的压力,防震性很好,虽经明、清几次地震,墙壁倾圮而梁柱及屋顶仍然完好。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垫架,大殿之间连接,梅花金柱,柱直径50厘米,高5米,墙厚72厘米。庙内栋梁间的装饰,其雕刻刀法简洁明快,浑雄遒健。
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善惩恶。后厅则奉祀城隍夫人,俗称夫人厅。
==历史记载==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32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基本简介==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始建于宋,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许德重建。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城隍庙兴建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期间历经兵燹和自然灾害,屡遭摧毁破坏,但每次都能得以葺复重建,修建经费大多由善男信女、海内外侨胞、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义民宋廷春等捐资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由主簿季本增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罗经泰倡建前亭及两旁钟鼓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邑人蔡俊、吴以汀、谢烈、宋汝翼、谢焘、宋仲勋、朱君陈等又重新维修;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绅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刘业勤捐俸重修。1993年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化局的领导下,组建城隍修缮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前来实地考察论证,并按照《文物法》“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全面进行修缮,整座地坪提高60厘米,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牌楼,修复钟、鼓楼、拜亭、龙虎井等,历时四年多的时间,终于全面竣工。
城隍庙具有宋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面阔三间20米,四进深16米,共设防22根花岗岩石柱,上部为抬梁、穿斗式结构,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甚为严谨。大殿四壁仅作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的压力,防震性很好,虽经明、清几次地震,墙壁倾圮而梁柱及屋顶仍然完好。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垫架,大殿之间连接,梅花金柱,柱直径50厘米,高5米,墙厚72厘米。庙内栋梁间的装饰,其雕刻刀法简洁明快,浑雄遒健。
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善惩恶。后厅则奉祀城隍夫人,俗称夫人厅。
==历史记载==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32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