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威市

增加 8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武威市 ''' ,古称凉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甘肃| 甘肃省 ]] 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 河西走廊 ]] 的东端。市境东南邻 [[ 白银市 ]] ,南界兰州市与青海省海东市,西临 [[ 金昌市 ]] 、张掖市与青海省海北州,北、东两面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处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之间,南部有冷龙岭、乌鞘岭、毛毛山等高山,并有冰川分布;中部为河西走廊,绿洲与戈壁荒漠相间;北部为 [[ 戈壁 ]] 、沙漠和剥蚀低山,植被稀疏。河流多发源于 [[ 祁连山 ]] ,属石羊河水系。全市总面积32,347平方公里,人口181.64万,市人民政府驻凉州区。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要冲,素有“银武威”之称。
==历史沿革==
[[ 匈奴帝国 ]] 时代,武威原为休屠王的领土[1] 。前121年(元狩2年),浑邪王与休屠王归降汉朝。[[2]。 汉武帝 ]] 开拓西域,新增四郡,史称河西四郡。汉昭帝地节三年(前67年)设立武威郡[3] 。以后陆续有姑臧、凉州等称谓,历代都是当地行政中心。武威曾为十六国之前凉,后凉,南凉和北凉四朝古都,在南北朝时期是一块快速发展的地方。
唐代武威是河西走廊至西域的间的重镇,唐末为河西节度使驻地。宋天圣六年(1028年),凉州被党项族占领。1038年, [[ 李元昊 ]] 建立西夏,凉州由西夏统治。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陷西凉府,凉州为元朝辖地,降西凉府为州,设永昌路于今凉州区永昌镇,属甘肃行省。隋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应元太子阔端之邀来凉州,举行了“凉州会谈”。明代废永昌路,改设凉州卫。 [[ 民国 ]] 时,改为武威县。
1969年9月, [[马超龙雀| 青铜奔马 ]] 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名震天下,自此成为武威市的标志。1970年,武威地区所辖的 [[ 永登县 ]] 划归 [[兰州| 兰州市 ]] 。1981年10月,武威地区所辖永昌县移交金昌市。1985年,武威地区所辖景泰县划归白银市管辖。1986年12月,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5月,撤消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武威市(地级),将原武威市(县级)改设凉州区,新武威市政府驻凉州区。
==地理==
武威地处北纬37°23′至38°12′,东经101°59′至103°23′,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南面是巍巍的祁连山,东北是浩瀚的 [[ 腾格里沙漠 ]] ,中部走廊平原东连咽喉要冲山的 [[ 古浪峡 ]] ,西与永昌县东大河洪积扇戈壁滩相接,正北有北沙河与永昌、 [[ 民勤县 ]] 为界,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地理优势。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