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櫟社

增加 5,13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 櫟社 | hanji = 櫟社 | poj = Le̍k-siā | hanlo = | tl = Li̍k-siā | bp = | hokkienipa =…”
{{Infobox Hokkien name
| title = 櫟社
| hanji = 櫟社
| poj = Le̍k-siā
| hanlo =
| tl = Li̍k-siā
| bp =
| hokkienipa =
| context =
| image = File:大正八年櫟社乙未雅集.jpg
| caption = 櫟社乙未(1919)雅集紀念合影。
}}
'''櫟社'''是[[臺灣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在三大詩社中最具批判性格與抗議精神,由臺灣中部的古典詩人所組成,並與[[台灣文化協會]]皆以[[霧峰林家]]做為活動中心。櫟社的集會所「[[瑾園]]」建築尚佇立在[[台中市]][[東區 (台中市)|東區]]的[[大智路 (台中市)|大智路]]與[[忠孝路 (台中市)|忠孝路]]口附近。

== 緣起 ==
[[日本]]政府在鎮撫武裝[[抗日]]運動的同時,對於具有[[漢]]民族意識的讀書人,[[臺灣總督府]]舉行[[揚文會]]、[[饗老典]]等活動,假藉尊重漢文化手段,籠絡臺人士紳,又允許成立[[詩社]],成為詩人寄託心曲的場所,而櫟社則是其中最著名者。

== 取名 ==
1902年[[林朝崧]](林癡仙)、[[賴紹堯]]等人成立櫟社,社名取意:「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 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1910年[[梁啟超]]來臺,期許臺灣文人當積極關懷臺灣的未來,對櫟社社員影響頗深。1943年該社所編文集遭當局以「內容多與現下非常時局不合」而禁止發行。該社由[[林朝崧]]創社,[[傅錫祺]]拓展規模,[[林獻堂]]對聚結文友貢獻尤大。

== 會員 ==
[[File:櫟社二十年題名碑.jpg|thumb|250px|櫟社二十年題名碑(臺中市霧峰區林家宅園)。]]
[[File:台中瑾園DSC01750 14.JPG|thumb|250px|[[林子瑾]]故居,曾是櫟社的集會所。]]
# [[林朝崧]],創社人。
# [[林幼春]],創社人。
# [[賴紹堯]],創社人。
# [[連橫 (歷史學家)]],創社人。後因支持日本的言論,被開除會員資格。
# [[傅錫祺]],拓展規模
# [[林獻堂]],協助聚結文友。
# [[蔡子昭]]
# [[陳貫]]
# [[陳懷澄]]
# [[蔡惠如]]
# [[張麗俊]]<ref name="林上玉">{{Cite news|url=|title=豐原聚星觀 溫馨中日情 第二代高橋正男賡續父親心願 昨攜子來台參加普渡以示傳承|author=林上玉|language=zh-tw|publisher=《民生報》|date=2003-08-07|accessdate=}}</ref>
# [[林子瑾]]1911年加入櫟社,曾任理事、公選幹事,後因與同姓女子結婚,1930年被認作退社。
# [[吳子瑜]]<ref>{{Cite web |url = http://gushi.tw/archives/4333 |title = 連橫為何會被櫟社開除? |author = 故事編輯部 |date = 2015年1月14日 |publisher = 故事 |language = zh-tw |accessdate = 2016年8月28日 |quote = 理事會於3月13日在霧峰林幼春家中舉行,出席成員包括社長傅錫祺、林獻堂、林幼春、陳槐庭、莊太岳、鄭汝南、吳子瑜、王石鵬、蔡子昭、張棟梁等10人。 }}</ref>

== 資料取材 ==
* 施懿琳撰,節錄自[[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頁1341。

== 延伸閱讀 ==
=== 專書 ===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1931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台北: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ISBN 986-0045-66-6
*王國璠、高志彬與黃哲永主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ISBN 957-8988-91-5

=== 專書論文 ===
*廖振富,2005,〈論連橫與櫟社之互動與決裂-兼論櫟社「抗日屬性」之再評估〉,《2005台中學研討會論文集-文采風流》,頁23~77,台中市文化局出版,ISBN 986-003-051-0
*廖振富,2004,〈櫟社與鹿港之淵源及其相關作品探析〉,《2004年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鹿港研究論文集》,頁99~126,彰化縣文化局出版,ISBN 957-019-331-X
*廖振富,2004,〈日治時期台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治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收入[[許俊雅]]主編《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頁485~555,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 年11月出版,ISBN 957-739-503-1。又收入謝金蓉編著《蔡惠如和他的時代》,頁121~190,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05年6月,ISBN 986-00-1580-5。

=== 期刊論文 ===
*廖振富,〈日治時期台灣古典詩中的劉銘傳-以櫟社徵詩(1912)作品為主的討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5卷,2004,頁179~222
*顧敏耀,〈創作空間與文學地景——櫟社‧萊園‧梁啟超〉,《臺灣文學評論》,第11卷1期,2011年1月,頁44-56。

=== 研討會論文 ===
*廖振富,2006〈皇民化浪潮下的文化抵抗策略-論太平洋戰爭(1941~1945)期間的櫟社活動〉,「皇民化與台灣」台日學術研討會,台南: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日本拓殖大學主辦

== 引用來源 ==
{{reflist|2}}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作家]]
[[Category:臺灣文學組織]]
[[Category:台灣傳統詩社]]
[[Category:台湾日治时期文学]]
[[Category:台中市文化|歷史]]
[[Category:霧峰林家]]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