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送范山人归泰山

增加 5,80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送范山人归泰山》 | 圖像 = File:诗字图片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送范山人归泰山》]]
| 圖像 = [[ File:诗字图片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KxFeWInAb 原图链接]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xFeWZP?appid=oppo&from=timeline&s=8&title_sn=0&utk=9cxfqdtr&ver=4.6.4.2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送范山人归泰山》'''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76卷第37首。

范山人,李白在东鲁时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详。李白诗中有《[[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之范居士,[[杜甫]]诗中《[[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之范十,与此范山人可能同为一人。此诗为李白辞朝归东鲁时所作。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着重突出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第三四句描绘范山人抱白鹤与诗人的距离渐渐拉远,由近在咫尺,直至仍能清晰可见。第五六句讲述诗人巧妙地以红日为衬托,范山人抱白鹤仍能依稀可见。末两句描绘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

此诗在色彩的点染上颇具匠心。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亦寄予出李白对求仙学道的向往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范山人归泰山<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11543.html 《送范山人归泰山》] 诗词名句网;</ref>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白话译文==
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词句注释==
鲁客:指范山人。

鲁客抱白鹤:据《[[抱朴子]]》载:“欲求仙革,入名山,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续博物志》又载:“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鸡、白犬”。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初学记》引《泰山记》云:“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径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鉴赏==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ac9595135.aspx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ref>。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ref>[https://v.qq.com/x/page/v0921eznupj.html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名声绝对一流,为什么唐玄宗那么喜欢李白]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3日</ref>。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视频==
<center> '''“最”低调的大诗人:一首诗击败李白杜甫'''</center>
<center>
{{#iDisplay:j0833jq6eby|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