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界壕遗址

增加 4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金界壕遗址1.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wx0n.html 金界壕遗址]]]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在《金史》中,对金长城这项工程记载有界壕、壕堑、濠堑、壕垒、垣垒、垒堑、壕障、濠墙、界墙、边堡等十余种称谓。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1123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23/12/18903586_850516681.shtml 内蒙古金界壕遗址]</ref>
金界壕构筑别具一格,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主墙墙高5米—6米,界壕宽30米—60米,主墙每60米—80米筑有马面,每5公里—10公里筑一边堡。残墙一般高1.5米—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金界壕遗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堡大小各异,小者简陋且只有四面墙,平面多为正方形,面积约1万m2,一般在南墙正中开一门,个别加筑瓮城。大者结构相对复杂,有些设置内外两层墙,三面或四面开门,设瓮城,部分堡城墙外有马面且有挖壕。堡内有军官办公居住的地方;指挥城堡内屯驻大量军队,有军事职能部门和行政职能部门,统领下属各边堡。通常为路下州城或是其下辖支郡,并在战时作为指挥机构所在地。重要城堡面积多在百万m2,内部结构复杂,城内有功能分区,道路清晰,城防设施完备。重要城堡还兼有生产与贸易等职能。
金界壕由壕堑、壕墙(又称“堤”,壕堑旁边的墙体)、以及墙体上的马面、女墙等组成的。界壕采用屯土筑壕,呈堑壕状,以防战马冲越。掘壕取土在内侧筑墙,界壕现虽已颓坍,但从保存较好的片段或己坍毁的墙体土方量看,壕深加墙高至少超过4m,高的可达5m以上。墙体上筑有马面,高出墙身,伸出墙外,可使戍卒居高临下利于 [[ 射箭 ]] ,加强防御。依据地区的战略重要性,配有单壕单墙、单壕双墙、双壕双墙等不同类型的防御设施。双壕双墙形制从内至外由主墙、内壕、副墙、外壕四部分组成,总宽最小处有30m,最大处达60m。
每个壕沟的宽度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不能有效地阻止 [[ 战马跨越 ]] ;太大则使陷入壕沟内的战马容易 [[ 腾跃 ]] 出壕沟。建筑材料多为土筑或土石混筑。只有部分位置进行夯实。王国维在《金界壕考》中提到:“界壕者,掘地为沟堑,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人。”由此可见,金界壕界壕的主要目的不是阻止敌人进入,而是增加敌军进攻的难度和延缓其进军的速度,与其他朝代高大的边墙阻挡敌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金界壕线上的信息传递工程是金界壕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烽隧和骤铺来完成。烽隧建筑的作用是及时报警,通过点燃烟火传递军事信息,告知上级前方战线的消息。同其中烽火相应,即指烽火台按间距布置,遇有情况可以相互呼应。通过东北路界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4座人工筑建的烽火台,其余都是利用自然高地作为烽火台。可见,金界壕的烽隧与其他朝代的烽隧并不完全一致,其功能可能由部分马面来完成,也可在自然高地上完成,且各路段的配置不一,故金烽隧建筑遗存不多骤铺的作用是交换军情讯息、保障军事物资运输安全,并可供递送公文的人员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等。其规模与屯兵城堡相似,有城防设施。金世宗时设置递铺,由兵部统一管理。一般建在驻有军队的主要交通线附近。章宗时期,为适应战事需要,成立了传递速度更快的急递铺组织。
据《金史》记载,又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反复调查后,确定了3条主线。在大兴安岭以南的界壕分别属于东北路、临黄路、西北路、西南路管辖,东、西两端只有一条主线,中间有很长的南、北两条主线。东端从呼伦贝尔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尼尔基镇七家子村南的老龙头开始,直到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满族屯乡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从满族屯乡开始,向南入突泉县,西南经科右中旗、扎赉特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折向西经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再折向西南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再西至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苏木与北线相连,经包头市达茂联合旗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庙沟村止。
即金界壕东起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南经索伦、突泉、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锡林郭勒盟蓝旗直至阴山黄河后套平原全程计1500公里。另外还修筑了外线和复线,外线自额尔古纳河北岸经满洲里市北直到蒙古国;复线从克旗天合园乡至广兴源乡。即金界壕遗址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还有一小部分在俄罗斯和蒙古。金界壕于地上所能看到的长度,约5500公里。以走向而言可分为岭北线、北线和南线。<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c9abf0102wx0n.html 金界壕遗址_若愚_新浪博客]</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