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直隶总督署

增加 1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直隶总督署 ''' ,也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 [[ 河北省 ]][[ 保定市 ]] 裕华路,明宋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作为大宁都司署,清初作为参将署,清 [[ 雍正 ]] 八年(公元1730年),直隶总督唐执玉方移直隶总督部院至 [[ 明朝 ]] 大宁都司故址。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场所,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ref>[http://news.youth.cn/jsxw/201705/t20170505_9667062.htm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中国青年网,2017-05-05</ref>。
部院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清亡废止,历时182年。1988年1月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列入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单。
==景区简介==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 [[清朝| 清代 ]] 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 [[ 曾国藩 ]] [[ 李鸿章 ]] [[ 袁世凯 ]] [[ 方观承 ]] 等。 [[ 民国 ]] 年间是 [[ 直系军阀 ]][[ 曹锟 ]] 的大本营。 [[ 抗日战争 ]] 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东西宽约130米,南北长约220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即中路包括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三开间的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 [[ 皇帝 ]] 手书“直隶总督部院” [[ 匾额 ]] ,封闭式的格局和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 [[ 感觉 ]] 。其它辅助建筑等如花厅、幕府院等分列在东西两路。这些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 [[ 建筑 ]] ,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47607a0101faao.html 【保定 直隶总督署】一座总督衙署 半部清史写照],新浪博客, 2013-6-18 </ref>。
==景区文化==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 [[ 问鼎中原 ]] 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 [[ 北京 ]] [[ 天津 ]] [[ 山东 ]] [[ 山西 ]] [[ 河南 ]] [[ 辽宁 ]] [[ 内蒙古 ]] 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 [[ 地理位置 ]] 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 [[ 军事 ]] [[ 行政 ]] 、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歌,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军民要政,涉及 [[ 政治 ]] [[ 经济 ]] 、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 [[ 安全 ]] 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关注。
==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