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04
次編輯
變更
洛阳桥
,無編輯摘要
==建设历程==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泉州人李宠在洛阳江中建造几个石墩,架上木板,作为 [[ 浮桥 ]] ,常被风浪冲垮。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 [[ 太守 ]] 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 [[ 石雕 ]] 扶拦28尊 [[ 石狮 子|石狮]] ,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 [[ 松树 ]] 七百棵。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受 [[ 台风 ]] 影响,洛阳桥垮塌,泉州群守赵思诚组织修复洛阳桥。
明 [[ 万历 ]] 三十二年(公元1597年),福建发生大地震,洛阳桥桥梁倒塌,基址低陷,泉州知府姜志礼组织修复洛阳桥。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洛阳桥桥体崩塌,知县工之琦组织修复洛阳桥。
民国21年(公元1930年), [[ 中国国民党 ]] 十九路军入闽,军路工程处在泉州设立分处,对洛阳桥进行改建,桥墩以混凝土增高2米,铺钢筋混凝土桥面,宽6米,共47孔,长640.8延米(包括北段40孔,464.45延米,南段7孔,76.35延米,中洲路堤100延米)。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4月,洛阳桥被 [[ 日本 ]][[ 飞机 ]] 炸毁2孔桥面;同年年底,驻军奉命令破坏洛阳桥1孔。
民国37年(公元1948年)11月,,福厦复路工程处对洛阳桥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架钢梁铺木桥面),洛阳桥恢复 [[ 通车 ]] 。
1949年8月,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入闽南下,国民党军队溃退时,洛阳桥被烧毁2段木桥面;9月,洛阳桥又被飞机炸毁2孔,通车功能作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洛阳桥经整修才恢复通车。
1962年10月,洛阳桥第3孔大梁和桥面断裂,下游墩倾斜;11月,洛阳桥进行维修,堵塞14孔(146.59延米),包括原填实的引道共259.9米,改桥为路。
1965年10月至12月,洛阳桥再更换第16至18孔与第31至33孔的大梁。
1971年,洛阳桥于桥的上游建一座闸桥(洛阳闸桥),供 [[ 机动车 ]] 通行,保护古桥。
1993年春,中国 [[ 国家文物局 ]] 组织专家勘察古桥后,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
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开放。
1998年,洛阳镇 [[ 政府 ]] 为纪念造桥创始者和丰富古桥景观,往桥北江滨蜂立一尊高12米的蔡襄立姿石雕像<ref>[https://www.sohu.com/a/17311227_103913 对话海丝:月光菩萨 见证洛阳桥千年史] ,搜狐, 2015-6-2</ref>。
==桥梁位置==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台商 [[ 投资 ]] 区南侧,洛江区北侧,北起蔡襄路、昭阳路、江城路交汇口,上跨洛阳江出海口,南至桥南街、堤岸路交汇口,是中国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