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海珠桥
,無編輯摘要
[[File:海珠桥.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海珠桥</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117202888&di=97ea98c5e626ffd5361a4f8a7ba68783&imgtype=0&src=http%3A%2F%2Fdpic.tiankong.com%2Fek%2Fdg%2FQJ635958738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quanjing.com/topic/337337.html 来自 全景 的图片]]]
2013年12月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3年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一批)推荐名单》,海珠桥成为300余处首批被认定的 [[ 历史建筑 ]] 之一。
==大桥简介==
1938年日军派遣 [[ 飞机 ]] 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
1949年,中孔钢梁被 [[ 国民党 ]] 政府炸毁。
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
海珠桥是当时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它的建成方便了珠江南北两岸人民的 [[ 生活 ]] ,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加快了广州的 [[ 城市 ]] 建设与发展,并以“珠海丹心”的名义入选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ref>[https://www.sohu.com/a/287846316_435482 广州最有故事的桥梁,始建于90年前,在街坊心中地位比小蛮腰还高 ],搜狐,2019-01-09</ref>。
==历史沿革==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 [[ 美国 ]] 马克敦公司承建。由马克敦公开承建称之为:“珠江大铁桥”。[1]
*1933年2月,大桥落成通车,当时的桥长180米,宽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为当时广州市区唯一一座跨过珠江的桥梁,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 [[ 船 ]] 只通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成时海珠桥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 [[ 胡汉民 ]] 。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大船则泊于 [[ 黄埔码头 ]] 。后虽经修建,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广州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行动口号,妄图变广州成为废墟,并以破坏海珠桥为主要目标。10月,广州卫戍司令 [[ 李及兰 ]] 派遣军队和便衣特务,以汽车运载黄色炸药近100箱,置于桥墩、桥梁接合部。14日下午5时50分施爆,由于 [[ 时间 ]] 紧迫,竟未通知桥上人员撤离,造成400多名市民死伤,沉毁民船100多艘,震损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海珠桥被炸毁。
*1950年3月25日,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 [[ 技术 ]] 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行人路及 [[ 自行车 ]] 道,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
*上 [[ 世 纪70 纪]]70 年代,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 [[ 钢筋 ]][[ 混凝土 ]] 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现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工程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将中孔恒载转嫁到吊索上,原桥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
*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正式封闭,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修;途经海珠桥的22条公交线路改道绕行 [[ 解放大桥 ]] 、 [[ 江湾大桥 ]] 及人民桥。
*2013年8月,海珠桥大修基本完成,此次大修拆除重建了两端地面上的 [[ 引桥 ]] ,并更换了主桥的 [[ 钢材 ]] 。而包括1995年加建的吊塔在内的加固结构也完成了使命全部拆除,基本恢复1950年原始结构。
*2013年8月31日,经过18个月漫长的等待,下午2∶00到晚上9∶00,开放海珠桥的主桥和引桥,行人单方向自北向南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