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695
次編輯
變更
柘城故城
,無編輯摘要
柘城故城为战国至明晚期柘城县城的旧址,由于黄河水患,使得河沙淤积于城墙外,城内地面低于城外,遂于明 [[ 嘉靖 ]] 年间废弃,并于故城城墙南侧新建新柘城县城,故城转为湖泊,为容湖生态公园景区的一部分。城址以城墙基为界东西长1800米,南北宽1600米,在其中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直至明代的聚落遗存。城墙为夯土建造,现存地面段长230米,宽10-15米,高5-10米,为豫东保存较好的城墙遗址之一。除此之外,现遗存于地面上的主要 [[ 建筑 ]] 尚有夏御叔墓、歇鹤台遗址、朱襄氏祠堂旧址、柘沟春水旧址等。其中歇鹤台遗址为祭祀老子的重要场所。
==文献记载==
柘城故城,相传为人文始祖三皇之一 [[ 炎帝 ]] 朱襄氏的建都地。
《路史·禅通纪》记载:朱襄氏“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朱”在何处?《路史·禅通纪》载:“陈留株邑,朱襄氏之地也。按:即陈之株野。”
《 [[ 寰宇记 ]] 》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朱襄氏故都遗址即在柘城。
==文物遗存==
根据商丘市、柘城县文物工作者勘探发掘,柘城故城城墙层叠着从 [[ 新石器时代 ]] 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是豫东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柘城县文物部门通过对柘城故城耐心细致的考古发掘,发现以故城墙基为边界,文化内涵丰富,发现了较为典型的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的文化精品。主要遗迹有街道、房基、庭院、水井、排水设施等;典型 [[ 文 ]] 物有 [[ 汉代 ]] 的大陶瓮、汉代 [[ 五铢钱 ]] 、 [[ 唐三彩 ]] 、唐代白瓷、宋代黄釉瓷器以及元、明时期的各种瓷器和各朝代的建筑构件等。
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1600米。西城墙的宽度为42米;护城河宽度为100米左右;西城门以内距城墙60米还探明有南北长134米、宽7米的道路,此路与西门出口相连接。
故城西城墙位于县中医院西侧,总长度1600米,西关村以北残存的 [[ 城墙 ]] 南北长915米,墙基宽32米,现保留在地面以上的城墙南北长230米,宽10至15米,高5至10米不等,城墙为夯土筑就。夯土层厚约12至20厘米。夯土城墙早于战国,至明代废弃。该城墙是多个朝代筑修形成。此城墙是豫东地区保存较好的一段土城墙。”
保留下来的西城墙为夯土层,长约500米,高15米,包含了不同时期的 [[[[ 劳动人民 ]]]] 为防御水患而付出的智慧。此段城墙夯窝显现清楚,夯层中夹杂有少许不同时期的遗物,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城墙的方法和使用的筑造工具。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