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花蒿

增加 62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File:Asd5t3a45gs76d.jpg|缩略图|居中|[http://epaper.xxcb.cn/xxcba/res/1/20151010/1771444413950531.jpg 原图链接]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5-10/10/content_2866690.htm 来自潇湘晨报]]]
]]
|
青蒿入药,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左右)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名草蒿,将青蒿列为别名,列为下品。宋《[[大观本草]]》和《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均有记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本草纲目]]》载黄花蒿,谓:“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蛋黄,气辛臭”。张衍箴认为,在宋代以前,青蒿与黄花蒿是同做草蒿(青蒿)入药的。
胡世林通过比较两者主要分类学特征,认为《本草纲目》所述青蒿即今天的黄花蒿(A.annua L.),而所述黄花蒿谓今天的青蒿(A.apiacea Hance),并提出造成这种纷乱关系的根源之一在于李时珍不当另立黄花蒿。屠呦呦认为,《头注国译本草纲目》在中药“青蒿”项下,错误注以植物学名A.apiacea Hance,而在黄花蒿项下,却注以植物学名A. annua L.,从而造成这种纷乱关系。并建议A. annua L.的植物学名,也用青蒿。 <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吴叶宽,李隆云,钟国跃.青蒿的研究概况:《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年(2):58-65 </ref> 2]
== 形态特征 ==
* '''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cm,宽2-6cm,绿色,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三(至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5-8(-10)枚,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边缘具多枚栉齿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的深裂齿,裂齿长1-2mm,宽0.5-1mm,中肋明显,在叶面上稍隆起,中轴两侧有狭翅而无小栉齿,稀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cm,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的羽状深裂,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 。稀少为细短狭线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无柄。
* '''花''':头状花序球形,多数,直径1.5-2.5cm,有短梗,下垂或倾斜,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内、外层近等长,外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椭圆形,中肋绿色,边膜质,中层、内层总苞片宽卵形或卵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黄色,雌花10-1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外面有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0-30朵,结实或中央少数花不结实,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
* '''果''':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ref name="MY3">[ 网址 www.iplant.cn/info/Artemisia%20annua?t=z 黄花蒿 标题.植物智. 网站.日期2019-12-19] </ref> 。 [3]
== 产地生境 ==
== 生长习性 ==
黄花蒿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光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对土壤质地及pH值要求不严,pH 值5.4-5.7对叶片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无大的影响,但性喜开阔向阳的湿润环境,宜排水良好、微偏酸性的少宿根性草本植物的黄壤、冲积土和紫色土。<ref name="MY4">[网址 标题.网站.日 韦美丽,崔秀明,陈中坚,孙玉琴,冯光泉,朱艳.黄花蒿栽培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19卷第5 ] :60-64</ref> [4]
== 繁殖方法 ==
在苗高4-5cm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5cm,使其均匀生长。播后一个月进行首次松土除草,使其表面干松,地下稍湿润,促使根向下扎,并注意不要浇水、施肥,使地上部生长缓慢。
当长到60-80天时,茎生叶内始长出侧枝时,其根系已发达,需肥量大,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追肥2-3次,以人粪尿为主,每亩1000-1500kg,也可施速效氨肥以促进茎叶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施肥时不要将肥粘在植株茎叶上,以免灼伤。
黄花蒿忌水浸,因此,连绵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refname="MY5">[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路洪顺.黄花蒿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1):6-7</ref> [5]
* 采收加工
黄花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采收期对黄花蒿产量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明显,采收期的确定应以获取最大的青蒿素产量为目的。不同产地其适宜采收期有差异,广西在8月下旬初蕾期采收最好,山东以9月份花蕾期采收最好。采集的时间以晴天中午12 时至下午16时为宜,在这期间采收的植株青蒿素含量最高。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青蒿素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自然晒干的效果最好。 [4] <ref name=MY4/>
== 病虫防治 ==
黄花蒿病虫害较少,偶有根腐病、菌核病、蚜虫为害。根腐病多发生于排水不良地段,可预先挖好排水沟,预防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烧毁;也可用生石灰或5%福尔马林消毒地面。
菌核病的预防一是平时要注意及时排水,发现病株拔除;二是可用1:1:2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
蚜虫多以成、若虫吸食茎叶汁液为主,但严重时亦可造成茎叶发黄枯死。可用50%敌敌畏乳油加水1000-1500倍常量喷雾或50%乐果乳油加水1500倍常量喷雾。 [5] <ref name=MY5/>
== 主要价值 ==
# 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现代实用中药》
#清热。《南京民间药草》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refname="MY6">[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658</ref> [6]
=== 选方: ===
【[[傣药]]】牙咩闷(德傣):全株治外伤。《[[滇省志]]》
【[[藏药]]】堪那:地上部分治感冒发烧,疟疾,炭疽病。《[[藏本草]]》 <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7]
黄花蒿,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主要原料。 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但为了防范疟原虫产生抗药性,普遍采用青蒿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方疗法。 <ref>[ 网址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259189/e01fo2dnWVACw_LEJls6xxiQrut-fEDzkh15g_jPMo48u9z9y2Uwc5fhcULhq-AErm9ySrY1UFxPVSdAdfI8dUbeVldndyhB8hi5WhL85Cq_ 标题. 黄花蒿与青蒿素 . 易新闻. 日期2017-05-02] </ref> [9]
=== 经济 ===
南方民间取枝叶制酒饼或作制酱的香料。牧区作牲畜饲料。 [3] <ref name=MY3/>
== 鉴别方法 ==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长径18-41(-80)μm,脉脊上的表皮细胞呈窄长方形。气孔椭圆形,不定式。表面布满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于中脉附近多风,为T字形毛,壁细胞横向延伸或在柄处折成V字形,长240-480(-816)μm,柄由3-8细胞组成,单列,基部柄细胞较大,壁细胞常脱落。腺毛椭圆形,无柄,两个半圆形分泌细胞相对排列,常充满淡黄色挥发油。 [6] <ref name=MY6/>
== 物种区别 ==
南方民间取枝叶制酒饼或作制酱的香料。牧区作牲畜饲料。
本种不同于植物学上称的“青蒿”A. carvifolia Buch.-Ham. ex Roxb.,二者药用功能虽然接近,但后者不含“青蒿素”,亦无抗疟作用。 [3] <ref name=MY3/>
== 参考资料 ==
{{Reflist}}
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