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增加 6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是清代绥远将军管辖归化城、漠南蒙古及统领大同、宣化等地驻兵的办公衙门,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营造,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它的营建,是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 [[ 稳定 ]] ,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的产物。<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400f540102wy1l.html 绥远古城墙和将军衙署-天际闲云_新浪博客]</ref>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城北移屯兵之用。至乾隆二年开始大 [[ 规模 ]] 修建。四年(1739年)告竣,清廷赐名“绥远城”。 解放后,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乌兰夫兼两府主席。20、古建筑展示、地区历史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经过多的维修改造,将军衙署于2017年7月31日面向社会试运行开放,重新开放的将军衙署占地2.64万平方米,以将军衙署为主体,以“绥远方式”纪念馆为辅助,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文物景观,再现了“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File: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1.jpg|缩略图|[http://www.mafengwo.cn/i/7768193.html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 历史沿革 ==
民国元年,北洋军人、二十师师长张绍曾被委任为绥远城将军,仍驻节衙署内。
== 简介 ==
绥远城将军衙署作为绥远城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在绥远城告竣时落成。驻守在将军衙署的绥远将军,号为“建威将军”,拥有广泛的实权。除统帅绥远城的驻防八旗官兵、管理内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众外,遇有战事,还具有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沿边道、厅等权力。绥远将军乃属清廷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国家大帅的身份驻节在这里的。
[[File: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2.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ac3c910102e9n8.html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从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将军衙署历时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绥远将军有78 任,均在此管理驻扎。这一历史阶段,将军衙署的体制、作用,正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块石额所书“屏藩朔漠”那样,一直未变。
== 建筑特色 ==
衙署照壁上一块石额所书“ [[ 屏藩朔漠 ]] ”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正门口当街有两座石狮子。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3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
== 将军衙署博物院 ==
将军衙署的主题为军事文化和战争文化,拟进一步扩充军事历史文化展示内容,重点推出“清代八旗武备陈列”、“清代边疆六大政策与实效陈列”、“将军衙署历史陈列”等。将军衙署内举办有清代内蒙古八旗,清将军衙署复原陈列等展览。<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ac3c910102e9n8.html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_二叶舞鹤草]</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