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蝽象

增加 60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10164158-45878.jpg.png|thumb|400px|right|[http://img.coozhi.com/upload/image/201905/10164158-45878.jpg.png 原图链接][http://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07276.html 图片来自酷知网]]][[File:77c6蝽象.jpg|thumb|400px|right|[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7c6a7efce1b9d16da0dcfb4f4deb48f8d54641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600,h_800,limit_1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8105716622672092.html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网]]]
'''蝽象'''指的是昆虫纲、半翅目昆虫的总称。 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500种。多数种类植食性。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嫩枝、幼茎、花果和叶片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萎缩,甚至花果脱落;小部分种类是肉食性,以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和同翅目的成虫与若虫为猎捕对象。
蝽象,又名“臭屁虫”,属半翅目,我国大部分水果产区都有分布。成虫和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果实、嫩枝、幼茎和叶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菱缩,果实畸形,甚至落花落果。
蝽象蝽象属于昆虫纲,半翅目。半翅目昆虫通常都称蝽象,因此在半翅目中的科名和种名都带有蝽字,如:蝽科、长蝽科、稻黑椿、稻绿蝽等。半翅目昆虫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们的前翅基半部革质加厚,端半部膜质,同一个翅两种不同质地成为半鞘翅,半翅目名称由此而来蝽象的口器都是刺吸,形成长喙状,适于刺吸植物汁液或动物体液。前胸发达,前胸背板通常呈各种不同的六角形,具中胸小盾片,但大小不蝽象为不完全变态,大多数是害虫,为害大豆、芝麻、花生等农作物,但也有一些种类是益虫。多数种类有臭腺,位于后胸侧板靠近中足基节处常有一个臭腺孔,孔内有臭腺,由此腺分泌臭液,溢出孔外,遇空气便挥发到空间,臭而难闻,故人称“臭大姐”。其实蝽象的施放臭腺,是它们自卫的武器,只有当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要去吃它们的时候,才使用这一绝招 。<ref>[http://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07276.html 蝽象为什么特别臭]</ref>
== 形态特征 ==
蝽象是半翅目蝽科害虫,有成虫、卵、若虫等虫态。
=== [[ 斑须蝽 ]] ===
斑须蝽(Do/ coris baccanun)成虫体长8~12.5毫米,宽4.5~6毫米,椭圆形,黄褐色或紫褐色,密被白绒毛和黑色小刻点。触角黑白相间,喙细长,紧贴于头部腹面。前胸背板前侧缘具淡白色边,后部暗红色。小盾片末端钝而光滑,黄白色前翅革片红褐色或紫褐色,腹部各节侧缘黄黑相间。卵粒圆筒形,初浅黄色,后灰黄色,卵壳有网纹,生白色短绒毛。卵排列整齐,成块。若虫共五龄,末龄若虫暗灰色,腹部边缘有5个半圆形黑斑 。
=== [[ 稻绿蝽 ]] ===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成虫体长12-16毫米,宽6.0~8.5毫米,长椭圆形,青绿色(越冬成虫暗赤褐色),腹下色较淡。头近三角形,触角5节,基节黄绿,3~5节末端棕褐色,复眼黑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边缘黄白色,侧角圆稍突出,小盾片长三角形,基部有3个横列的小白点,末端狭圆,超过腹部中央。前翅稍长于腹末。足绿色,跗节灰褐色,爪末端黑。腹下黄绿色或淡绿色,密布黄色斑点。卵杯形,初产黄白色,后转红褐色,顶端有盖,周缘白色。各龄若虫形态有所不同,五龄若虫以绿色为主,触角4节,单眼出现,翅芽伸达第三腹节,前胸与翅芽散生黑色斑点,外缘橙红色,腹部边缘具半圆形红斑,中央也具红斑,足赤褐色,跗节黑色。
=== [[ 紫翅果蝽 ]] ===
紫翅果蝽(Carpocoris purpureipennis)成虫体长12-13毫米,宽7.5~8.0毫米,宽椭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头部侧缘及基部黑色,触角黑色。前胸背板前半部有4条宽纵黑带,侧角端处黑色,小盾片末端淡色。翅膜片淡烟褐色,基内角有大黑斑,外缘端处呈一黑斑。腹部侧接缘黄黑相间,体腹面及足黑色 。
=== [[ 华麦蝽 ]] ===
华麦蝽(Aelia nasuda)成虫近菱形,体长约9.5毫米,宽约4.5毫米,淡灰褐色,密布黑色及本色刻点。头部背面中间有一黑色宽纵带,两侧有黑色细纵线。触角基部2节淡褐黄色,端部3节红色。喙达腹部第三节。前胸背板中央由前缘至小盾片末端有一淡色细纵中线,前后粗细一致,其侧有黑色刻点组成的宽纵带,前胸背板靠近前侧缘处有一黑带。小盾片特发达,似舌状,长度超过腹背中央。前翅革片外缘及径脉黄白色,其内侧无黑色纵纹。足褐黄色,腿节端半部有两个明显的黑点。
=== [[ 横纹菜蝽 ]] ===
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iri)成虫椭圆形,体长6-9毫米。头部黑色,边缘橙黄色。前胸背板有6个黑色斑,前排2个,略呈三角形,后排4个(或连接成2个),黑斑占据大部面积,使橙黄色部分略呈“工”字形斑纹。小盾片黑色,有“Y”形橙黄色纹。前翅革片黑色,前缘黄色,端部有1个黄色横斑。腹部体下黄色,各节中央和侧沿各有1对黑斑。若虫无翅,类似成虫。
=== [[ 广二星蝽 ] ===
广二星蝽(Eysarcoris ventralis)成虫体长约5-6毫米,宽约3-4毫米,卵形,黄褐色,密布黑色小刻点。头部黑色或深褐色,头侧缘在复眼基部上前方往往有1个黄白色小斑点。前胸背板侧角部突出,侧缘有略卷起的黄白色狭边。小盾片舌状,基角处有明显的黄白色斑点,端缘有3个小黑点。翅长于腹末,几乎全盖腹侧。足黄褐色,有黑点。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 发生规律 ==
斑须蝽分布在全国各地,寄主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豆类、棉花、蔬菜、果树等,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句至4月上句开始在麦田活动,4月中下旬交尾产卵,卵聚产于叶面或麦穗上,每个卵块有卵50余粒。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出第一代若虫。初孵若虫群集,二龄以后分散,吸食叶片或穗部汁液。第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羽化,成虫有较强的迁移和飞翔能力,小麦收获后迁移到其他作物,继续危害。成虫于10月上中旬陆续越冬 [4]
稻绿蝽寄主有水稻、小麦、番茄、马铃薯、白菜、甘蓝、豆类等作物。北方各地一年发生1代,四川、江西一年发生3代,广东一年发生4代,少数5代。以成虫在杂草、土缝、灌木从中越冬。卵成块产于寄主叶片上,规则地排成3~9行,每块60-70粒。一龄若虫群集于卵売附近,二龄后分散。若虫和成虫有假死性,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 。
waters
27,0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