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林家铺子》

增加 6,08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圖片 = File:林家铺子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www.kfzimg.com/G01/M01/26/18/o4YBAFPM6iSAOIDPAALIQP60mHM233_n.jp…”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圖片 = [[File:林家铺子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www.kfzimg.com/G01/M01/26/18/o4YBAFPM6iSAOIDPAALIQP60mHM233_n.jpg 原图链接]
[http://item.kongfz.com/book/67245332_2_4_1.html 图片来源于孔夫子旧书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英文名 =

| 職業 ? ? =
}}


'''《林家铺子》'''是[[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林老板这样一个谨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但在外受日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内受[[国民党]]官吏的敲诈,还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大势所趋,先是当局以爱国为由,出台“封存东洋货”的政策,使林先生不得不去请商会会长出面,从中斡旋,“斋斋那些闲神野鬼”。他不得不将金项圈拿去兑换,给党部里送去大洋四百块。这才得到特许:“只要把东洋商标撕去了就行”。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商会会长经过林家铺子时,就曾来提醒林先生: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后来是镇上的卜局长“中意”林先生之女阿秀,要娶她做妾。林先生不同意,便招致了“拆烂污卖贱货,捞几个钱就打算逃走”的罪名,接着便是被县党部扣留。为了赎人,林家只得按商会会长的示意,送上两百元,这样就把林先生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创作背景==

《林家铺子》是茅盾于1932年6月发表的,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一二八”后,茅盾曾经回到故乡小住。在那里,他亲眼看到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魔爪,已经将农村经济推入破产的境地,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炮火更加速了它的崩溃。原先曾经是相当富庶的江南农村及小市镇,呈现出一片萧条的凄惨景象。这些都给茅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由此创作小说了《林家铺子》。

==人物介绍==

'''林老板'''

林老板,他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很有个性的小商人,他熟谙生意经,刻苦耐劳,虽然身处困难,但仍苦苦挣扎把生意做下去,可以说是为了营生才不得不去巴结权贵。他是林家货铺的主人是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林老板是一个生命顽强的人,他在三座大山压迫里找出裂缝,狭缝里重生。林家铺子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他总是有办法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林老板又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当朱三太老要账时虽然自己手头紧,但是为了人家能买上年货还是给人家的账款给还了。上海人来要账时,想尽办法为其收集账款,这小小的细节体现了他守时守信的一面,小说中林老板形象的成功塑造,从侧面证明了林家铺子的命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社会的必然结果。在林老板身上,充分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的懦弱无知,面对外来打击,没有有效地反抗应对,只是一味地消极逃避。

'''林太太'''

林太太,是这个货铺的老板娘,她是一个非常疼爱女儿的慈母形象,他舍不得林小姐受半点委屈,而对朴局长的“求婚”,她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宁愿粗食布衣为人妻,不愿锦衣玉食为人妾”的高贵的传统心理。面对外来打击时,林太太似乎比林老板做到略好。尽管她仍然无法摆脱愚昧无知,例如“几乎什么事都祷告”但他疼爱女儿,在面对朴局长的“求婚”,当机立断地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让丈夫带女儿逃跑,选择自己留下来应对,不得不说林太太相较林老板而言更加果断,其魄力亦不是一般女性所能达到。

'''林小姐'''

林小姐,是林老板和林太太的独生女,她成长在从小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自然养成娇惯的性格,但其本质是好的,对于黑麻子之类就有一种几乎发于本能的憎恶,而当林太太将她许配给寿生时,“她的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全然没有攀龙附凤的等级差别,这一点是可喜的。

'''寿生'''

寿生,精明能干,忠诚,他是林老板的左右手,当林家铺子面临关闭之际,他对当时的反动统治集团没有任何幻想,劝林老板出走,这是其“微弱”反抗的表现,至于出走后怎么办,他却并无“远见”,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小店员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对他那个阶层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

==作品评价==

《林家铺子》这部作品,抓住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同时在艺术上也表现的非常出色。当城市、乡镇许多大小企业纷纷停业倒闭,就在这样一个经济崩溃民族危亡席卷整个中国,人心惶惶不安的严重时刻,茅盾的作品及时地将人们关心的生活现象和其中的矛盾斗争加以艺术的概括,揭露产生这一切的社会根源,确实起到了使人们惊醒、感奋的战斗作用。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927年秋至1928年夏创作了《蚀》三部曲。1928年创作了长篇小说[[《虹》]]。从30年代初到1937年,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代表作。抗日战争至1944年期间也有大量佳作。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反映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历史画卷。
13,6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