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文澜阁

增加 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文澜阁.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文澜阁</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16/2dbbb59ccf9d486e85a275f58d568bac.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5672011_52309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文澜阁 ''' 位于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部。它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座。
==历史==
文澜阁始建于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次年完工,由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改建的费用由浙江商人捐办。 [[ 乾隆 ]] 五十二年(1787)开始藏书,到嘉庆初年发给文澜阁“书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册,为匣六千一百九十一”。1853年镇江文宗阁和扬州文汇阁均毁于太平天国之役后未再恢复,而文澜阁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时倒塌,于 [[ 光绪 ]] 六年(1880年)重建,“花石亭榭之胜,过于旧观”。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临湖有大门,之后为垂花门,穿过假山山洞可见御座房,过御座房即为池塘和文澜阁,池中有奇石耸立,名为“仙人峰”,池东为御碑亭。池后正中为文澜阁。文澜阁和池塘格局仿宁波天一阁。文澜阁两层,重檐歇山顶。东轴线有罗汉堂和2009年重建的清代文人雅居陈列馆。
==文澜阁四库全书==
[[ 太平军 ]] 攻占杭州,文澜阁倒塌,原藏书散落民间。后经由丁丙与丁申兄弟收集、补抄后,又散尽家赀,出资赴沪上购买散佚之书,于同治三年运回杭州,暂时存放到杭州府学尊经阁。于1881年再度存入修复后的文澜阁。光绪八年(1882年),丁丙又着手补抄《四库全书》。他拿出自己八千卷楼的藏书,雇请抄手补抄散失掉的《 [[ 四库全书 ]] 》。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体完成,共全书抄录2174种,共23000余册。1915年,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在京杭两地聘请人员依据文津阁本又补抄250种,史称“乙卯补抄”。1923年癸亥年,浙江籍人士张元济、沈冕士、周庆云等人捐资,由张宗祥主持“癸亥补抄”,重抄了577页,耗资16600余元,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抄录完整。
1911年浙江省咨议局议决,将阁书拨归 [[ 浙江图书馆 ]]
1937年 [[ 抗日战争 ]] 爆发,在浙江大学协助之下,《四库全书》被装成139箱,开始了向西大转移,并由夏定域(1902—1979)受命护运,先将库书运至富阳渔山,再转建德、龙泉,最后安抵贵阳。1939年2月,贵阳空袭无常,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迁到贵阳城北八里的高山上地母洞内。1944年, [[ 国民政府 ]] 教育部长张道藩命将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迁到重庆青木关。1945年2月,成立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1946年5月15日,陈训慈将库书入黔,经湘赣入浙,7月5日安抵 [[ 杭州 ]] ,重归西湖孤山藏书楼。1954年3月,文澜阁《四库全书》搬入 [[ 国民党 ]] 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青白山居。  [[Category: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248,7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