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圣井山石殿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圣井山石殿 ''' 位于 [[ 浙江省 ]][[ 瑞安市 ]] 大南乡境内,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群。石殿始建于 [[ 南宋 ]] 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的为明代万历至清 [[ 光绪 ]] 年间所筑。2006年5月25日,列入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特色==
圣井山石殿位于 [[ 拔748拔]]748.6米的马屿大南乡圣井山之颠,有石殿和玉皇塔组成,肇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06),为人民祈雨之所
后传说为 [[ 西晋 ]] 旌阳令许逊练丹成仙之处,故又名许府圣庙。圣井山石殿坐西朝东,由山门、石坊、回廊、前后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占地486平方米,建筑 [[ 面积 ]] 略小,构件纯为石料。殿宇造型古朴庄重,结构巧妙而坚固;石坊、山门恢弘典雅;殿内立塑像外还陈列着石碑8方和石香炉、石佛、 [[ 石雕 ]] 等,别具一格,饶有艺术品位。建筑群中精美 [[ 浮雕 ]] 颇多。现存有明天启元年(1621) [[石狮子| 石刻狮子 ]] 和香炉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外观==
殿宇 [[ ]] [[ ]] [[ ]] [[ ]] [[ 斗拱 ]] 、山墙、屋面及殿内陈设之案、床、 [[ ]] 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于圣井山巅,故称圣井山石殿。南宋景定元年(1260)肇建,明万历至清光绪年间重建,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29平方米,平面依次由山门、石坊、前殿、后殿和左右厢房等组成,建筑格局对称。东西朝向,山门单开间,重檐 [[ 悬山顶 ]] ,卷叶形吻。阑额上题刻:“光绪二十八年冬重建”。 [[ 牌坊 ]] 四柱三间,重檐悬山顶,鸱尾吻。明间石匾上刻有“万历庚子岁七月壬子吉日,住持僧募造”题记。前殿三开间,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明间金柱上刻有修理题记:“康熙十七年孟秋”。正殿三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梁架。明间后金柱上刻有明万历时林元深等捐银修建题记。厢房六开间,门楣石额有清道光年间题记。建筑群中精美浮雕颇多,惜在十年浩劫期间遭受严重毁坏。现存有明天启元年(1621)石刻狮子和香炉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石殿为宋景定元年(1260年)肇建,明万历至清光绪年间重建,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 建筑 ]] 面积229平方米,依次由山门、石坊、前殿、后殿和左右厢房等组成,建筑格局对称。因殿宇梁、柱、檩、椽、斗拱、山墙、屋面及殿内陈设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于圣井山巅,故称圣井山石殿。
石殿为东西朝向,山门单开间,重檐悬山顶,卷叶形吻。阑额上有题刻:“光绪二十八年冬重建”。牌坊四柱三间,重檐悬山顶,鸱尾吻。明间石匾上刻有“ [[ 万历 ]] 庚子岁七月壬子吉日,住持僧募造”题记。
==价值==
圣井山石殿的建筑群内,还保存着明天启元年(1621年)的两座石刻狮子、香炉及多方 [[ 朝|明]][[清朝| ]] 碑刻和精美浮雕等。如此时代久远、特色显著、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建筑群,极具观 赏价值。    圣井山石殿是温州市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建筑群,对研究我国古代石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殿内还保存的多方记载宋、明时期温、瑞人民到圣井“求雨”的碑刻,记叙每次大旱年月与灾情,是研究温州历史上灾害和气象规律的真实史料,弥足珍贵。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井山石殿是[[温州市]]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建筑群,对研究我国古代石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殿内还保存的多方记载宋、明时期温、瑞人民到圣井“求雨”的碑刻,记叙每次大旱年月与灾情,是研究温州历史上灾害和气象规律的真实史料,弥足珍贵。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是凝固的 [[ 音乐 ]] ,那么这石殿可算是 [[ 黄钟大吕 ]] ,金声玉振,奏出了中国古代工匠 [[ 技艺 ]] 高超的强旋律。一行人徘徊观赏,赞叹不已。 ==参考文献==
112,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