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葆台汉墓

增加 2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74年6月18日,[[北京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接到地形勘测处电话称,丰台区黄土岗公社郭公庄村西南发现大量木头、[[木炭]]、泥膏。文物管理处即派两名考古人员前往查实后,又请地形勘测处协助探测,初步认为是座大型西汉墓葬。[[文物]]管理处随即上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请[[北京市]]、[[广东省]]、[[河南省]]等地考古学者十多人到现场,确定这是座西汉中期大型木椁墓。
随后以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为首组建“古墓发掘办公室”,领导清理发掘工作。1974年8月19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两个连队负责土方工程,参加发掘的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文物》[[杂志]]编辑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所、广州市文管会、[[河南省博物馆]]、[[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共二十余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亲临现场指导 <ref>[https://www.sohu.com/a/259283575_488371 大葆台汉墓发掘记] ,搜狐,2018-10-13 </ref> 。清理后得知土丘下有东西并排的两座西汉墓,下葬时间东早西晚,依次称一号墓、二号墓。
一号墓为王墓,二号墓为其王后墓。两墓间距26.5米,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一号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室、内回廊、后室组成。一号墓墓室为木构地下建筑,巨大且结构复杂。墓室坐北朝南,中心分成前室、后室,前室是宽敞殿堂,后室是五重棺椁。前室、后室外围有一圈回廊,绕以木墙。木墙用方条形的柏木层垒而成,条木长90厘米(即木墙厚90厘米),大多数端面10厘米见方,也有的是20×20厘米或20×10厘米。木墙周长42米,高3米(条木30层),南面正中为大门,全部墙体共用条木约15880块。木墙外面又有两道回廊,中间有木壁隔开,这两层木壁是用[[榫卯]]将高3米、40×20厘米见方的油松木板拼合而成。墓室顶、地均用此种板材(但规格更大)筑成。墓室底部东西宽18米、南北长23.2米、进深4.7米。墓室上下及四周防水密封,其中墓室上下用木炭及白膏泥,四周仅用木炭。文献记载这种葬制是西汉天子陵墓制度,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制。梓宫是指帝王棺椁;便房是指正殿两侧的便殿,即墓后室外的回廊;黄肠题凑是“用[[黄色]]的[[柏树]]心以端头指向墓室中心的方式垒筑在棺木外围”的形式,即此墓中的木墙。该墓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
经过清理,两墓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包括[[陶器]]、[[铁器]]、[[铜器]]、[[玉器]]、漆器、玛瑙、琥珀[[饰件]]、[[丝织物]]、动[[植物]]残存等。[[学术]]界对墓主存有争议,墓主可能是西汉燕刺王刘旦([[汉武帝]]第三子,公元前117—前80年在位),也可能是广阳顷王刘建(刘旦长子,公元前73—前45年在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大葆台汉墓原址上兴建了[[中国]]第一座汉墓博物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1983年12月1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设有一号墓墓室复原陈列、车马殉葬真迹陈列、随葬器物陈列。1995年10月,大葆台汉墓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先后发掘的汉墓还有怀柔城北汉墓、昌平史家桥汉墓、昌平白浮汉墓、[[老山汉墓]]等。2012年4月24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开通微博。两个多月后,该馆微博称因展厅建筑维修,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闭馆。此后闭馆期不断延长。2013年9月,因展厅主体[[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决定闭馆期继续延长。2015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春在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举行该馆改扩建项目工作会。此后该馆改扩建工程开始进行 <ref>[https://www.hygx.org/article-23343-1.html 北京唯一汉墓博物馆闭馆3年多 馆长:改扩建已开始],国学网,2016-3-31</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113,3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