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王家大院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
[[File:王家大院5.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整体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院落特色==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File:王家大院6.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景观景点==
===高家崖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红门堡建筑群===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立于红门堡的中华王氏博物馆、力群美术馆。 [6]
===司马院===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题各异,分别为加官、进禄、增福、添寿。 [6]
===绿门院===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华丽,雕刻讲究,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File:王家大院7.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顶甲花园===
红门堡共用的花园,为前园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园,连环紧套。后院环境幽雅。
===孝义祠===
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
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资寿寺===
位于王家大院以西两公里处的苏溪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11年(公元870年),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历代扩建和补修形成当代的规模,现存建筑以明代为主。1986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共15座殿堂。
以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著称于世,并因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名扬海外。
作为千年古刹,资寿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壁画。资寿寺的壁画既有外来艺术的痕迹,又有强烈的本土风格,汇聚了唐宋元明历代不同特征的大量壁画。二是明代彩塑。资寿寺有大小塑像150余尊,其中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无论是表情动作、衣饰着装,还是着色用彩都刻画的非常细腻。三是药师佛殿的藻井。
[[药师殿]]殿顶的装饰堪称一绝,尤其是正中的两组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其中大的是由256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叠涩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小的由100组斗拱分两层叠涩而成,中间为二龙戏珠。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乡村文庙。
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
<ref>[https://www.sohu.com/ 搜狐]</ref>
[[File:王家大院8.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三雕艺术==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
==建筑装饰==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File:王家大院9.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家族史略==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
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
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楹联匾额==
楹联匾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所品位,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引导他们在一条既定的路上有所作为,不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
<ref>[http://blog.sina.com.cn/s 新浪微博]</ref>
[[File:王家大院10.jpg|缩略图|右|[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069 博物馆学]]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整体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院落特色==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File:王家大院6.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景观景点==
===高家崖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红门堡建筑群===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立于红门堡的中华王氏博物馆、力群美术馆。 [6]
===司马院===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题各异,分别为加官、进禄、增福、添寿。 [6]
===绿门院===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华丽,雕刻讲究,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File:王家大院7.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顶甲花园===
红门堡共用的花园,为前园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园,连环紧套。后院环境幽雅。
===孝义祠===
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
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资寿寺===
位于王家大院以西两公里处的苏溪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11年(公元870年),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历代扩建和补修形成当代的规模,现存建筑以明代为主。1986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共15座殿堂。
以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著称于世,并因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名扬海外。
作为千年古刹,资寿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壁画。资寿寺的壁画既有外来艺术的痕迹,又有强烈的本土风格,汇聚了唐宋元明历代不同特征的大量壁画。二是明代彩塑。资寿寺有大小塑像150余尊,其中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无论是表情动作、衣饰着装,还是着色用彩都刻画的非常细腻。三是药师佛殿的藻井。
[[药师殿]]殿顶的装饰堪称一绝,尤其是正中的两组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其中大的是由256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叠涩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小的由100组斗拱分两层叠涩而成,中间为二龙戏珠。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乡村文庙。
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
<ref>[https://www.sohu.com/ 搜狐]</ref>
[[File:王家大院8.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三雕艺术==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
==建筑装饰==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File:王家大院9.jpg|缩略图|左|[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家族史略==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
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
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楹联匾额==
楹联匾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所品位,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引导他们在一条既定的路上有所作为,不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
<ref>[http://blog.sina.com.cn/s 新浪微博]</ref>
[[File:王家大院10.jpg|缩略图|右|[http://image.baidu.com 王家大院]]]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069 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