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孝琚碑

增加 1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孟孝琚碑 ''' ,清 [[ 光绪 ]] 二十七年(1901年)出土于昭通白泥井。现嵌置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汉碑亭”内。被誉为“滇南瑰宝”、“稀世之珍”、“古汉碑第一”。
现存孟孝琚碑,高1.33米,宽0.96米,共十五行,现每行残存二十一字,据推测每行缺七字,立碑 [[ 时间 ]] ,有多种说法,以东汉永寿2-3年较为可信。
该碑有多方面价值,记载了 [[ 孟孝琚 ]] 生平,了解汉代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书法石刻水平。碑文为方笔 [[ 隶书 ]] ,打破了“北方南圆”的说法。 [[ 梁启超 ]] 曾评说,孟孝琚碑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
孟孝琚碑作为汉代 [[ 文物 ]] ,2006年5月25日 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内容==
孟孝琚碑是全国著名的 [[ 汉碑 ]] 之一,现保存在昭通第三中学的“汉碑亭”内。该碑于1901年在昭通白泥井出土,当年移置于昭通城内。     孟孝琚碑是由两块石板嵌接而成,上截约占全碑的1/3,至今沿未寻到,现仅存下截。由于上段缺失,无年号,说法不一。据考证应为 [[ 东汉 ]] 就寿三年(157年)所立,是云南所存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碑文叙述了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的孟广宗(字孝琚)12岁随父到武阳学韩诗、 [[ 孝经 ]] 、博览群书,后未婚而死,其父下属为表示哀悼而刻此碑送回他的家乡昭通。碑的字体为隶书,碑的形体、文辞、 [[ 书法 ]] 都是东汉盛行的风格,是研究古代西南 [[ 民族 ]] 史的珍贵实物史料。书法价值较高,被书法家誉为“滇中瑰宝”、“海内第一石”。孟教琚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
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 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 ,改名孟。他先聘" 郡何彦珍女" ,未娶夭亡于 [[ 武阳 ]] 。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 [[ 习俗 ]] 。从碑四周所刻的 [[ ]] [[ ]] 、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 [[ 宗教 ]][[ 信仰 ]] 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 方南圆" 陋说,而且可以探索" 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 ==参考文献==
111,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