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茅山宗

增加 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茅山宗4.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2/76/1868/121486082.jpg 原图链接][https://foxue.qq.com/a/20150626/044885.htm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 茅山宗 ''' [[ 道教 ]] 的一个派别,因为其活动中心为茅山而得名,源自 [[ 上清派 ]] ,以上清经为主要经典。
茅山现位于 [[ 江苏省 ]][[ 句容市 ]] 东, [[ 常州市 ]] 金坛西北,邻近金陵。自东晋起,相传茅山中有洞天福地, [[ 汉代 ]] 有三茅真君在此得道,隐居在茅山的道士渐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的 [[ 陶弘景 ]] 。这批道士特别尊崇与三茅真君有关的上清经,又称为上清派。
在隋、唐两代,不少高道都自称师承自上清派,追踵陶弘景,精研上清经,如 [[ 潘师正 ]] 、司马承祯和李含光。
元代茅山道士受到 [[ 元朝 ]] 的承认和封赏,号称“茅山宗”。
==道教派别==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中心发展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 [[ 杨羲 ]] 、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 [[ 茅山 ]] 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地理位置==
茅山位于 江苏省的西南部,常州的西部,距常州大约60公里,南北约长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宛如一条绿色 苍龙横卧于江苏省 句容、 金坛、 溧水、丹徒、丹阳五大县(市)之间。主峰 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 [[ 拔372拔]]372.5米, 虽不算高, 常言道: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茅山有四大特点: 一、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素有 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还有众多星罗棋布的厅岩 怪石,使茅山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美妙的大自然风格。 二、茅山以它的道教圣地而著称。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被后人称为:" 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三、茅山还是 [[ 新四军 ]] 苏南 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茅山被 毛主席列为全国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四、茅山是六、 七十年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 革命传统教育的地点,六七千名常州知青这里留下了一代青年的青春和热诚,为茅山的开发留下了不可磨来的功绩。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 [[ 司马承祯 ]] [[ 李含光 ]] 等,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时被礼请入京,或问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备受礼遇。 [[ 朝廷 ]] 又常为茅山宗建观、赐田产,敕封茅山长生之林,禁止樵采、田猎。唐代社会上最显要的 [[ 道士 ]] 多来自茅山。当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
宋代茅山宗历代宗师多得宋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哲宗曾召他为皇后孟氏治病。绍圣四年(1097),敕命江宁府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 [[ 刘混康 ]] 死后,徽宗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茅山宗从 [[ 南朝 ]] 梁至 [[ 北宋 ]] ,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
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 [[ 元世祖 ]] ,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1312),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其后,又有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 [[ 元成宗 ]] 大德八年(1304),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茅山宗上清宗坛归并入正一道。它作为道教的一宗,虽仍有传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
  在中国道教史上。茅山宗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在 [[ 隋唐 ]] 时期成为道教的主流,而且对道教理论和修炼方术也有较大贡献, [[ 组织 ]] 制度也较健全。因而它在诸符箓派合并为正一道之前,能与龙虎宗、阁皂宗鼎立为符箓三宗之一,合并以后,又能以小宗单独承传直至近代。
==视频==
255,4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