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和殿

移除 1,04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Hall of Supreme Harmony.jpg|thumb|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300px| <center>''' 太和殿]]['''<br><img src="https://uploadtwgreatdaily.wikimediacom/images/elastic/7cU/7cUtfW4BMH2_cNUgHYBr.orgjpg" width="280"></wikipediacenter><small>[https:/commons/6twgreatdaily.com/67/Hall_of_Supreme_Harmonyk8UofW4BMH2_cNUgS3cZ.JPG html 鏈接片來自今天頭條]</small> |}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ref name="劉北汜">{{Cite book |title=可愛 [https://www.epochtimes.com/b5/9/3/21/n2470483.htm 為什麼古代皇宮 北京系列:故宮春秋 |author=劉北汜 |publisher=[[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正殿稱為「金鑾殿」?]] |year=1991 |ISBN=7-5301,大紀元,2017-020101-X}}21</ref>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層[[漢白玉]]石建成的基臺上,合稱“三大殿”。“三大殿”和東面的文華殿、西面的武英殿合稱“外朝”。三大殿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太和殿的皇帝寶座正好就在這條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正是[[明朝]]時北京城的中軸線。<ref name="劉北汜"/>
==建立歷史==
順治三年([[1646年]])和[[康熙]]八年([[1669年]])各重修一次。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半夜,由於太監失誤,太和殿西邊[[禦膳房]]失火,太和殿再次被焚毀。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現存的太和殿即是這一次重建之後的成果,僅為原奉天殿的一半大小,所以相對原來建築的基座較小。<ref name="劉暢">{{Cite book |title=北京紫禁城 |author=劉暢 |publisher=[[清華大學出版社]] |year=2009 |ISBN=978-7-302-19777-5}}</ref><ref name="楊志剛">{{Cite book |title=遊訪故宮•凝固的皇權|author=楊志剛 |publisher=[[上海古籍出版社]]|year=2004 |ISBN=7532536548}}</ref>
[[辛亥革命]]後,清遜帝仍居後宮。[[袁世凱]]意圖復辟帝制,以三大殿為宮殿,對內外裝潢有所改動。其中寫有殿名的[[匾額]]上面的[[滿文]]被鑿去,[[漢字]]移至中間。
==主體建築==
太和殿長64米,寬37米,面積2368平方米,殿高26.92米,加上下麵的[[須彌座]]和高達8.13米的三層台基,共高35.05米。台基上有大量的龍鳳石雕。太和殿殿頂用的是重簷[[廡殿頂]]設計,只有宮內最尊貴的建築才能使用這樣的設計。殿頂正脊兩端的[[螭吻]]是宮內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製成的仙人走獸11個,也是宮內所有宮殿中最多的。<ref name="劉北汜"/> 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最高的12.7米,最粗的直徑1.06米。原楠木巨柱早已毀於大火,今太和殿的柱子乃是清朝重建時用松木拼接而成。其中包括寶座旁的6根瀝粉蟠龍金柱,是宮內其它建築物沒有的。殿內的天花、[[藻井]]等的設計,也是所有宮殿中等級最高的。<ref name="劉北汜"/>
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最高的12.7米,最粗的直徑1.06米。原楠木巨柱早已毀於大火,今太和殿的柱子乃是清朝重建時用松木拼接而成。其中包括寶座旁的6根瀝粉蟠龍金柱,是宮內其它建築物沒有的。殿內的天花、[[藻井]]等的設計,也是所有宮殿中等級最高的。
===殿內主體建構===
殿內正中為雕有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叫金漆九龍龍椅,俗稱金鑾寶座。寶座設在一個高約兩米的朱漆方臺上,正面和左右有7層臺階。寶座後面有雕龍金漆屏風。6根瀝粉蟠龍金柱上的龍,龍頭全都望向寶座。寶座沒有椅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約寬1.67米、深0.67米的須彌座底座。寶座四周有象、鶴、香爐等擺設。寶座上懸掛有乾隆帝御筆“建極綏猷”匾。<ref name="楊志剛">{{Cite book |title=遊訪故宮•凝固的皇權|author=楊志剛 |publisher=[[上海古籍出版社]]|year=2004 |ISBN=7532536548}}</ref><ref name="劉北汜"/>
皇帝所坐的寶座正上方,是一個雕著蟠龍的藻井。上面的蟠龍嘴裡含著一顆大銅珠,名為“軒轅鏡”,旁邊還有6顆小珠子。相傳如果不是受命於天的人坐上寶座,龍珠就會落下來,致那個人於死地。<ref name="楊志剛"/> 除此以外屋頂還有各種各樣的龍的圖案。<ref name="劉北汜"/>
===殿內裝飾===
太和殿內外地面鋪砌的磚叫金磚,每塊邊長約為0.67米,全太和殿共有4718塊這樣的磚。所謂的金磚,實際上是蘇州等地燒制的高級磚塊。其燒制程式十分複雜,前後時間花費長達半年以上。成品還需經過仔細挑選,才能鋪砌在太和殿上。
天花板上又有寓意“水”的[[藻井]]。其上還有專為太和殿描畫的彩畫,以龍鳳圖案為主,大量使用金色。彩畫同時也應用在柱子等地方。<ref name="劉北汜"/><ref>[http://www.1736.cn/art/1020/10206/ 三大殿——太和殿 ]</ref>
===殿頂裝飾===
安裝在太和殿殿頂兩端的[[鴟吻]],是故宮內最大的一對鴟吻。太和殿[[垂脊]]下面的仙人神獸像,也是紫禁城內最多的。
太和殿的鴟吻,每個由13塊[[琉璃]]構件組成,約重4.3噸,高340釐米,寬268釐米,厚32釐米。[[垂脊]]下面的仙人神獸像,除騎[[鳳]]仙人外還有10個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中國神獸)|鬥牛]]、[[行什]]。它們既起到美觀的作用。又寄託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願望。<ref name="劉北汜"/>
這些仙人神獸像也有建築功能。[[屋脊]]的[[坡度]]會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鐵釘固定,為了保護鐵釘免受雨雪侵蝕,這些仙人神獸像就用來當鐵釘的帽子,並起到裝飾作用。[[垂獸]]、[[套獸]]、[[戧獸]]也都是一樣的作用。
===殿外陳設===
太和殿前的露臺,也就是“[[丹陛]]”上,擺放著一些陳設品。比如說東西兩側有銅制龜、鶴一對,裡面中空,有重大典禮時用作燃放檀香。此外還有計時用的[[日晷]]、象徵性的衡量儀器[[嘉量]]、鑄造於乾隆年間的香爐等。<ref name="劉北汜"/>
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設置有龍的頭部形狀的排水口。下雨時,排水頭一起噴水,形成“千龍吐水”的景觀。<ref name="探秘">[http://bjaround.lotour.com/s/20091111/n399723.shtml 探秘紫禁城之千龍吐水 雲龍石雕]</ref>
==主要用途==
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大將出征遠方等事件,皇帝都會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賀,這樣的儀式叫“[[朝會]]”。朝會會用到大量的陳設、樂器等的設備,規模極大。
皇帝會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禮,有時還會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群臣。<ref name="劉北汜"/>
平時,太和殿空無一人。
== 參見==*[[故宮]]*[[中國傳統建築]] == 參考文獻=={{reflist|2}}{{-}}{{北京中軸線}} [[Category: 北京故宮]] [[en:Hall of Supreme Harmony]][[es:Salón de la Suprema Armonía]][[mk:Сала 922 на врховната хармонија]][[no:Den høyeste harmonis hall]][[pl:Pawilon Najwyższej Harmonii中國建築]]
47,9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