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4
次編輯
變更
秦孝公
,→河西之战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三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献公)十九年,败韩、魏洛阴。</ref><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献公)二十一年,章蟜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ref><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ref>。
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赵国入侵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及富丘(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两地。 <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ref>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ref> 。 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 少梁<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 少梁 。</ref> 。 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不克。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ref> 。
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 [[ 齐军 ]] 与 [[ 宋国 ]] 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 [[ 襄陵]](今河南省睢县)。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 [[ 赵国 ]] 首都 [[ 邯郸 ]] ,但在 [[ 桂陵之战 ]] 被前来救援赵国的齐国军队击败, [[ 楚宣王 ]] 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 [[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的进攻。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 秦魏讲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