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元穉

移除 6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元穉 (1843 '''({{bd|1843 -1921 ||1921 |catIdx=W王}} ), [[表字| ]]''' 師徐 ''' [[ ]]''' 子孺 ''' ,又號 ''' 少樵 ''' [[ 浙江 ]][[ 錢塘 ]] (今 [[ 杭州 ]] )人, [[ 籍貫 ]][[ 福建 ]][[ 閩縣 ]] [[ 清朝 ]] 政治人物, [[ 舉人 ]] 出身。
王元穉於 [[ 光緒 ]] 十年(1884年)上任 [[ 台灣府儒學訓導 ]] ,隸屬於 [[ 台灣道 ]][[ 台灣府 ]] ,為 [[ 台灣清治時期 ]] 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 [[ 台灣府儒學教授 ]] 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 [[ 台灣人 ]] 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 [[ 閩語 ]] 為主, [[ 官話 ]] 為輔。 字師徐,號子孺,自號少樵,福建閩縣人,生於杭州。十九歲入閩縣學,同治十三年(1874)副貢,四十八歲中舉。出受知於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擢為船政學堂監督。光緒二年(1876)由丁日昌汲引,隨營渡臺,三年入臺灣道夏獻綸幕,七年奉委署鳳山縣學教諭,至九年三月交卸。翌年署臺灣府學訓導。八月,法軍窺臺,臺灣道劉璈委辦文案,十一年十二月不容於劉銘傳,遂於次年三月內渡返閩。十九年五月,奉委署理新設臺灣縣學教諭,十月調署台北府學教授。二十一年三月辭職。翌年十二月再來臺北,於「謙裕行」攻讀算學代數術。二十七年任福建武平縣學教諭。輯有《甲戌公牘鈔存》,錄日軍入侵臺灣南部牡丹社事件之原始文件而成。自輯《無暇逸齋叢書》,收書十六種。(郭啟傳)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br>
<div style="float:left;">
{{start box}}
{{s-before| [[ 魏肇基]]}}{{s-title| [[ 台灣府儒學訓導]]|1884年上任}}
{{s-after|王元穉}}
{{s-before|王元穉}}
{{s-title| [[ 台灣府儒學訓導]]|1888年上任}}{{s-after| [[ 李占五]]}}{{s-before| [[ 黃煥奎]]}}{{s-title| [[ 台北府儒學教授]]|1893年上任}}{{s-after|陷入 [[ 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 ]] ,官職裁撤。}}
{{end box}}
</div>{{清朝人物小作品}} [[Category:台灣府儒學訓導]][[Category:臺灣府儒學教授]][[Category:台北府儒學教授]][[Category:杭州人]][[Category:閩縣人]][[Category:王|Y]]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