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北海军

增加 7,25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东北海军'''<br><img src="https://wx3.sinaimg.cn/large/005vWZT7…”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东北海军'''<br><img src="https://wx3.sinaimg.cn/large/005vWZT7ly1fsaq73sipuj30rs0fmwt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50866109552525 圖片來自weibo.com]</small>
|}

'''東北海軍''',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東北[[奉系]]<ref>[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82410-992.html 奉系],漢語網</ref> 軍隊建立並控制的[[海軍]]部隊。

==歷史==
1917年,北京政府派遣江亨、利捷、利綏、利川等艦遠赴東三省的[[黑龍江]],以防範[[俄國革命]]後中俄邊境的動亂。這是東北第一隻正規海軍艦隊。

1920年,[[廟街事件]],[[江亨|江亨艦長]]陳世英借炮給[[蘇俄紅軍]],炮轟日本驻廟街領事館。日本扣留江亨艦,後經長期交涉,日本方才歸邏。1920年4月,[[吉黑江防籌備處]]購買三艘江輪,改裝為軍艦,成立吉黑江防艦隊。之後因經費不足,奉軍[[張作霖]]提供他們經費,江防艦隊慢慢成為奉軍的一部份。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当[[张作霖]]的专列退经[[秦皇岛]]时,突遭[[直系]]控制的[[中华民国海军|中央海军]]的猛烈炮击,几乎击中张作霖的火车专列,使专列白天不敢通过、晚上不敢明灯。[[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宣布东三省脱离[[北洋政府]],实施[[联省自治]]。1922年将[[吉黑江防舰队]]脱离[[中华民国海军部|海军部]]管辖,改属[[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指挥,设'''东北航警处''',任命[[沈鸿烈]]为处长,负责创建海军事务,揭开了创建东北海军的序幕。

[[张作霖]]深感“盖谋东北海军之强盛,要创办海军,必须先培训各项人才为主,而教育机关,实其命脉之所寄。”1923年1月,海军上将[[沈鴻烈]]在葫芦岛炮台山右侧的一座洋楼饭店里(当时大连、[[安东市|安东]]均为日本控制)創辦'''東北航警學校'''([[青島海軍學校]]的前身),逐步建立了奉系自己的海軍。[[张学良]]任葫芦岛海军学校监督,留日海军[[凌霄]]为首任校长。设立初级军官班和学兵班,军官班设航海、轮机专业,招收高中生,学制3年,实习1年。课程设置有国文、英文、数学、化学、测量、船艺、鱼(水)雷、枪炮、通信、陆战、航海、天文、气象、蒸汽机、内燃机、锅炉学、造船学和电机学等,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学兵班招收16岁以上高小毕业生入校,校训、舰训共2年,培养舰艇各类专业军士和水兵。军官班共两届,其中航海班48名,轮机班38名。学兵班8期共毕业1500人,大多分配到东北海军各舰任职。[[东北易帜]]后东北航警学校改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管辖。1930年,改名为葫芦岛海军学校。1931年底,葫芦岛海军学校迁至威海刘公岛。1933年8月,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归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管辖。

1924年,正式成立'''东北江海防指挥处''',建立'''江海防舰队''',通过外购、改装,组成以[[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镇海]]、威海、定海、飞鹏4艘军舰为基础的东北海军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于营口、[[葫芦岛]]和秦皇岛沿海一带。

1926年11月,张作霖、沈鸿烈乘北洋的[[渤海舰队]]内讧之机,瓦解了渤海舰队,使之全部归属东北海军司令部管辖,把江防、海防、渤海三支舰队合并为东北联合舰队,共有军舰27艘,共3.22万吨,占全国海军总吨位的76.7%;东北海军官兵约3300人,占全国海军官兵总数的61%。東北海軍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海軍單位,形成了与[[闽系海军]]南北对峙的局面。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先后兼任东北海军总司令,由海军上将沈鸿烈任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职。总司令部设在沈阳。下轄以原東北軍江防艦隊為主的第一海防艦隊,以原[[渤海艦隊]]為主的第二海防艦隊,以及淺水砲艦為主的江防艦隊。东北海军购进法国制造的9架[[“施来克”型水上飞机]]8架,专门成立了以母舰[[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镇海号]]为核心的水上飞机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也是唯一有实战经历的“航空母舰”,该舰执行了民国海军第一次水面舰艇战斗、第一次舰载机对陆对海的空袭、第一次对上海市进行空袭。1927年3月[[连云港海战]]中,[[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镇海号]]首次用舰载水上飞机,对路上目标与闽系军舰实施空袭,投掷数枚炸弹,重创闽系海军。1927年9月,海圻、[[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镇海号]]等4舰驶进长江,舰载水上飞机轰炸[[江南造船厂]],这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来自海上的空袭。闽系海军只得缩于长江之内,东北海军控制了沿海的制海权。1928年5月3日,镇海号又出动水上飞机空袭上海。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遭日軍炸死。1928年12月10日,奉系正式成立'''东北江海防总司令部''',张学良任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为副总司令。下属海防第一舰队,包括海圻、海琛、肇和、镇海、威海等舰,进驻[[青岛]]。海防第二舰队,包括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舰,长驻[[长山岛]]。[[東北軍]]在張學良的領導下,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歸順]]南京中央政府。東北海軍直屬[[軍政部]],不歸海軍部管理。

1929年张学良发动了[[中东路事件]],[[南京国民政府]]对苏联宣战,东北江防舰队與蘇俄的[[阿穆尔河区舰队]]爆發[[三江口之役]]。

1930年3月18日,中英签署《[[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中国收回[[威海卫]]主权。1930年10月1日,外交次长[[王家桢]]、[[威海卫管理公署]][[徐祖善]]在东北海军陆战队的陪同下,搭乘海圻号和镇海号前往威海卫进行接收。

1932年春天发生海防第一舰队部下阴谋推翻[[沈鸿烈]]的“[[崂山事件]]”。1933年6月又发生海防第一舰队部下暗杀[[沈鸿烈]]的行动。1933年6月25日自任舰长,1933年7月5日(闰五月十三日)发生[[薛家岛事件]],海防第一舰队的“[[海圻]]”、“[[海琛]]”和“[[肇和號巡洋艦|肇和]]”3舰南下投靠广东军阀[[陈济棠]]。陈济棠命令南下舰艇组成粤海舰队,任命海军少将[[姜西园]]为舰队司令。东北海军再次起用已经老旧不堪的镇海号作为主力舰,剩下舰艇人员组成第三艦隊。[[七七事变]]爆发。此时沈鸿烈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1937年12月26日第三舰队司令[[谢刚哲]]开始了沉船据守的行动,将镇海号等沉入青岛小港码头外。在沉船行动前,东北海军将镇海号等舰上的舰炮、机枪拆卸下来,组建起舰炮总队,先行离开青岛奔赴前线,参加了陆地上的对日作战。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