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送从弟蕃游淮南

增加 4,66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送从弟蕃游淮南》 | 圖像 = File:王维0008.pn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ic.ruiwen.com/allimg/1802/5a78461…”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送从弟蕃游淮南》
| 圖像 = [[ File:王维0008.pn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ic.ruiwen.com/allimg/1802/5a78461979d7d71892.png?x-oss-process=style/qr.ruiwen 原图链接]
[http://www.ruiwen.com/wenxue/gushi/414739.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送从弟蕃游淮南》'''是唐朝王维所作的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送从弟蕃游淮南》<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52239.html 《送从弟蕃游淮南》] 古诗文网</ref>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出处;全唐诗(册4 卷125 页1243b)
==作品原文==
送从弟蕃游淮南

读书复骑射。

带剑游淮阴。

淮阴少年辈。

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

明时宁陆沈。

岛夷九州外。

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

卉服尽成擒。

归来见天子。

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鲙。

复有沧洲心。

天寒蒹葭渚。

日露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

淮上闻秋砧。

送归青门外。

车马去骎骎。

惆怅新丰树。

空余天际禽。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视频==
<center> '''王维创作风格'''</center>
<center>
{{#iDisplay:h06961f9fw2|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