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宵习俗

增加 1,3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元宵习俗'''中国民间习俗,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由古至今,元宵节因其重要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关于节日的民俗文化从各篇佳作中也可见一斑。 <ref>[1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140739/1c4cT_TRhh5sbWBGSZiWwg7aZPCLqt01p24zoWLnHbHUuVa3oiZXCUYIQiDYY0Xxid01Q21_GUU88ORqRTeWWAABhUNJu-5aujAo-IkmxdG7Zw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9-11-12] </ref>  [[File:元宵习俗1.jpg|缩略图|元宵习俗[http://b-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902/18/20190218164900_xXm2R.thumb.700_0.jpeg 原图链接n]]]
*'''中文名''' :元宵习俗
*'''外文名''' ;The Lantern Festival's customs
*'''时   间''' ;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内容''' ;吃[[汤圆]],观灯,[[舞龙]],[[猜灯谜]] 等
*'''元宵节别称''' ;[[上元节]]、[[元夕]]、灯节
==简介==[[File:元宵习俗2.jpg|缩略图|左|[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216113735,208313624&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舞龙灯,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140739/1c4cT_TRhh5sbWBGSZiWwg7aZPCLqt01p24zoWLnHbHUuVa3oiZXCUYIQiDYY0Xxid01Q21_GUU88ORqRTeWWAABhUNJu-5aujAo-IkmxdG7Zw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9-11-12] </ref> [[File:元宵习俗3.jpg|缩略图|元宵习俗[http://b-ssl.duitang.com/uploads/item/201902/18/20190218164859_EQVij.jpeg 原图链接]]] 
挂花灯:传说此习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唐代灯会定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为五天,明代则为十天,清代宫中则从小年开始就挂花灯。民间挂花灯则有一美丽的传说,古时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闻讯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了这一消息。人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要下凡时,见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户户都挂花灯。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灯会灯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地方 [[File:元宵 俗==俗4.jpg|缩略图|左|[http://images.wenming.cn/web_shx/wmjr/201503/W020150309357038517918.jpg 原图链接]]]
===莆田地区===
在莆田,元宵节盛况赛过春节。近一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某个村过元宵,就有宫社摆斋菜、设“宴桌”、叠糕果、搭橘塔,乡民们抬菩萨神像行傩。家家户户厅堂摆设香案,焚香放炮,化“贡银”,烧柴草,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入夜,游灯、摆棕桥、跳傩火、舞龙戏狮、演大戏,通宵无眠。
莆田元宵节,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同时莆田还有“总元宵”和“妈祖元宵”习俗。总元宵实际就是文艺“出游”。“出游”队伍有马队、妆阁、彩旗队、十音八乐、舞龙戏狮等。从早上8时一直游到晚上12时后回宫庙。
妈祖元宵的风俗一般是在莆仙沿海岛屿上,特别是湄洲岛上,妈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妈祖庙的元宵[[File:元宵习俗5.jpg|缩略图|[http://www.lfppt.com/PPT_IMG/2018-02/27/201802271615215dc667bd4c78468db422ac9a85c50adcs.jpg 原图链接]]]
还有点“烛山”的俗例。妈祖元宵要持续到正月廿九才结束,这是因为莆仙各地舞龙的龙灯必须火化。民间传说,龙灯不火化,龙将会成精变为“孽龙”伤害百姓。由于龙是古代皇帝象征,一般宫庙级别低,无法履行“化龙”职责,必须由龙女下凡的妈祖来担当此任。各乡镇元宵活动都结束后,就会把所有的龙灯集中起来,在正月廿九妈祖元宵时“化龙”。<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140739/dbadMAH4FH3pvK3s1l5rwSD8WqEwnb1qJn9HhQSntex7Ospi8dFJmioiz7-tSYQu5z19_h3WiCnyaVN2WH4z7qwMnFwkMTQc3xZqMY3s72iEzbo  莆田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2-14] </ref>
===福州地区===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州县官吏,每逢元宵,倡导大闹花灯,“官民同乐”。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刘瑾当福州太守,为了观赏花灯,下令挨家挨户捐灯十盏。郎官巷诗人陈烈,愤然在鼓楼挂上一盏诗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从此,官府不再强令百姓捐灯。历代灯会时间也有变化:唐宋多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规模灯会;明代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为十三至十七日。民国后则无定规。
福州元宵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140739/6a22yo5fk3pGRKp1jBZxD-MZMy8dNHtB09rEZowwybbSdBHBBLQcpYixsuUs7NeVCqYJrbPmB69EQ1ka-onjsHA6tvNHRlu5RtebsCSpq-bi8FoqKMcIGu-J6unlNw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14-02-14] </ref>
==民间习俗==[[File:元宵习俗7.jpg|缩略图|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25/b4658e528d2f4843a12ea521b18cef31.jpeg 原图链接]]]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File:元宵习俗8.jpg|缩略图|[http://img3.imgtn.bdimg.com/it/u=3485535147,3967710820&fm=26&gp=0.jpg 原图链接]]]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猜灯谜===[[File:元宵习俗9.jpg|缩略图|左|[http://img4.imgtn.bdimg.com/it/u=520767879,1150731303&fm=214&gp=0.jpg 原图链接]]]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140739/1c4cT_TRhh5sbWBGSZiWwg7aZPCLqt01p24zoWLnHbHUuVa3oiZXCUYIQiDYY0Xxid01Q21_GUU88ORqRTeWWAABhUNJu-5aujAo-IkmxdG7Zw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9-11-12] </ref>  
===情人节===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File:元宵习俗0.jpg|缩略图|[http://img0.pchouse.com.cn/pchouse/1601/21/1421951_12116.jpg 原图链接]]]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视频==
42,6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