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圣母诞辰主教座堂

增加 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圣母诞辰主教座堂.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圣母诞辰主教座堂</big>[http://p1-q.mafengwo.net/s11/M00/04/44/wKgBEFtKZIGAYFylADxmfLcXD3Y29.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690x37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690x37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poi/34792144.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圣母诞辰主教座堂 ''' ,或称澳门主教座堂(葡萄牙语:Sé Catedral、Igreja da Sé),坊间俗称大堂,是 [[ 天主教 ]] 澳门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澳门大堂前地,建筑于1576年以前,其建筑为澳门 [[ 历史 ]] 城区的一部分。
==名字典故==
由于昔日华人称 [[ 教堂 ]] 为庙,故曾名大庙,其前地亦即“大庙顶”。由于其位于一小斜坡上并面对南湾,故旧时妇女常眺望盼出海的夫君归来,又名望人寺。但现在南湾因填海造地的关系,在大堂已看不到海岸了。望人寺的名称已不为人所熟悉了。现在大门朝北,但最早的大门朝西南,刚好面对龙嵩街北面的尽头。
==堂区服务范围==
主教座堂服务的范围是 [[ 澳门半岛 ]] 面积第二大的堂区,包括大堂区的新马路、南湾和外港码头。
==堂区历史==
主教座堂 [[ 历史 ]] 悠久。始建于1576年以前,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规模,乃奠于此。1850年2月14日,由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马达主持初祀典礼。1874年的甲戌风灾,大堂顶部的原有的两个拱顶被 [[ 台风 ]] 所毁,一直没有修复而形成今天的平顶设计。1937年,主教座堂再次改建为三合土建筑,耗资十万零九千元,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
==建筑风格==
主教座堂主体为一层,坡屋顶,木屋架; [[ 钟楼 ]] 部分为三层,平屋顶。
教堂立面对称,为典型的古典式构图,墙面用壁柱划分,是经过简化处理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墙正面用石材,两侧用水刷石粉面,立面主体结构为钢筋 [[ 混凝土 ]] 结构。立面顶高约12米,两旁钟楼为三层,高约13米,中间依然是三段式的构图模式,三扇门、三扇窗和 [[ 三角形 ]] 山花,以横线条为主。教堂的大钟是 [[ 英国 ]] 制造的,为纪念葡王伯多禄五世荣登王位。
教堂主殿为矩形平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耳堂和一个祈祷室,其中最古老的耳堂采用木拱顶,供奉贞节圣母。主祭坛空间深远,设计简单,仅仅以 [[ 彩色玻璃 ]] 窗为背景,因为祭坛下面掩埋着16 和17 和[[17 世纪 ]] 的主教和圣徒遗骨,为教堂带来无限的荣光。室内装饰基本上都是1937年重建时的古典建筑细部与线脚,天花为平顶,两侧墙上有高窗,室内装饰简洁,表现了新古典手法。教堂入口处的木制葡国屏风、教堂内部的圣像以及彩色玻璃窗都是有价值的历史 [[ 文物 ]] 。教堂内部色彩以淡绿色为主。从宽敞的中厅、祈祷室、主祭坛可以领略到主教座堂的气派。
主教座堂后期是指主体侧边的钟楼(钟楼是用作提示之用的。例如将有重要弥撒、大礼、瞻礼、婚礼就会响起钟楼的钟;最近的一次所响起的特别钟声是追悼教宗 [[ 若望 · 保禄二世 |若望保禄二世]] 逝世,分别在2005年4月6日的教区追悼日早上9时、下午1时及傍晚6时,响起的“哀钟”约有一分钟。)
==视频==
40,4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