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4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钵'''
==钵==
钵:梵语“钵多罗”。意译为“应量器”【yìng liàng】。僧人乞食所用器具。制钵最初的材料为泥或瓦,又经药熏,得成为接近于黑色。后来,比丘年纪大了,拿不稳钵,恐钵摔坏,佛陀又允许以铁制钵。钵有固定的尺寸和材料以及颜色制成。钵没有一个平底,是圆底,所以钵是一个不倒翁。钵沿往里收,这样即是钵倾斜,粥饭也不容易撒出。
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
 
钵是什么?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 钵的由来==
据《佛本行集经·二商奉食品》中说:佛陀初成道时,北天竺有帝梨富娑与跋梨迦两位商主,将“糗酪蜜搏”供养佛陀。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
== ==
“体”指钵的材质。《四分律》中提及钵之种类云:“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银、琉璃、宝、杂宝所作成的钵,并以此简别在家和外道。
== ==
“色”指钵之颜色。《四分律》限用黑、赤两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熏染其他颜色。
== ==
“量”钵的容量。《四分律》卷九举出大、中、小三种。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据唐代的量法,应是一斗至五升之间。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