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邑龙王庙

增加 2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潞城县东南5千米处的东邑乡东邑村中,东北紧依卢医山,西南与农舍毗邻居,松柏苍翠,绿树成荫,景色十分优雅。该庙创建年代不详,金代以后多次重修。始建年代不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存有山门、戏台、正殿,及耳殿、厢房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因为后时屡有修缮,所以风格杂糅,但是殿内梁架保留了大叉手、[[平梁]],基本保留了[[金朝|金代]]原建时的特点 <ref>[http://www.fx361.com/page/2016/0815/642633.shtml 潞城市东邑龙王庙古建及赛社文化],参考网,2016-08-15 </ref>
==综述==
东邑村距县城东南约5公里,古称黄邑,旧属葛井乡。平顺九天圣母庙碑《重修九天圣母庙记》中记载:“古潞子婴儿之国东南数十里有葛井乡,乡之东社曰圣母谷,谷之四面,山明水秀,石怪木老,乃太行左腋之最奇者也。”因“相传[[葛洪]]师事鲍元,学道于此”,故又名葛井山。东峪南山有“神泉”,“俗传里人见一白虎入南山下,觅至山不见,止存一木箭,拔箭得[[水]],故名。”这里寺庙林立,古有葛洪祠,即《潞州潞城县三池东圣母仙乡之碑》所谓的“盖井葛仙公炼药之宫”,还有圆寂寺,“在潞城县东南十里葛井山下,唐天祐年建,今废。”今存圣母庙、龙王庙,可以想象到当年香火缭绕,云蒸霞蔚的景象。
龙王庙位于村东北,东临五道沟,坐北面南,俯临村庄,两进院落。山门三间,两侧连接 八字影壁墙,与两侧围墙贯通。入山门靠西处有一眼水井,和祈[[雨]]有关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c96813601016ra6.html 潞城,历史烟波中的春秋古城],新浪博客,2012-03-08 </ref> 。山门内两侧各为三间厢房,中间甬道直通戏台,构成第一院落,南北进深12.3米,东西宽16.7米;戏台下为通道,上为三间倒座戏台,正殿与戏台相对,以甬道相连,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五间及厢房各三间,正北为大殿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构成第二进院落。南北进深26.9米,东西宽16.7米。龙王庙布局规整有序,符合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的布局格式。 山门三间,单檐硬山顶,面阔8.31米, 进深6.3米,明间中部设板门两扇,前檐柱头斗栱四铺作,单下昂(琴面)卷云耍头,补间斗栱双下昂,上昂后尾挑入垂莲柱,上承托在中金檩下皮,后檐为一斗三升。梁架由四栿、平梁、插手构成,灰布瓦顶,砖木结构,从建筑形制和[[艺术]]构件的特征看,应是清代遗物。东侧厢房用作伙房,西侧厢房用作宿舍,宿舍门窗开向庙外,均拆改为现代建筑。 戏台三间,倒座式,即坐南朝北,面向正殿,面阔9.9、进深6.56米,单檐硬山顶,灰布瓦顶。上下两层,下层为通道,通道顶部铺木板,正面(面向山门)墙体直达檐口。中间开方形门,上部做拱形门头,沙石材质,[[雕刻]][[莲花]]、[[龙]]、莲瓣[[图案]],上方镶“民生润泽”石匾(0.75米×2.46米)一块。背面(戏台正面),明间下部为长方形门洞,东侧石砌台阶,可达上层。戏台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卷云式昂头。柱头斗栱耍头为象头,补间为龙头。明间雀替为龙头,两次间为象头。梁架由四椽栿、平梁构成。梁架残存部分有彩画,无[[壁画]]。台口被门窗垒砌封闭,两侧东西耳房已被拆除,但建筑和架檩的痕迹清晰可辨,应为唱戏时化装、休息的场所。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