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狐突庙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狐突庙.jpg|280px|缩略图|右|<big>狐突庙</big>[http://s8.sinaimg.cn/orignal/495e5af081187ef19c117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e5af0010007go.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 狐突庙 ''' ,位于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清徐县,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狐突庙为纪念春秋时 [[ 晋国 ]] 大夫 [[ 狐突 ]] 而建。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后 [[ 元朝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明朝 [[ 嘉靖 ]] 十四年(1535年)扩建。庙址为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建筑风格,前殿为卷棚悬山顶,后殿为单檐歇式。殿内现存元代狐突夫妇彩塑像,献殿及两侧碑廊有石碑记载狐突 [[ 故事 ]] 及该庙建制历史。
==简介==
狐突庙位于 [[ 清徐县 ]] 城西南八华里的 西马峪村北。始建于宋 [[ 宣和 ]] 五年(1123),金明昌元年(1190)、元 至元二十六年(1289)作过修葺,并彩饰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明代又扩建了献殿,明正德年间的石柱及木构件至今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 清代 ]] 又扩建了山门、乐台以及钟、鼓二楼,遂构成了现在东西宽30米 ,南北深75米 ,占地约2200平方米的重院建筑。狐突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门宽展庄重,构筑别致,外观为门,拾阶而上是门外平台,门楣上书“狐神古祠”,端庄醒目。进入山门,却是一座乐台。乐台高约1.5米,前台正中有石阶。
==结构==
狐突庙分内外两院。宽展的外预案落与过门乐台组合成一座容纳数千人的漏天剧场。东西厢房各七间。外院的主要建筑为谢殿,又称膳庭,面阔五间,东西宽24米 硬山顶 [[ 琉璃 ]] 剪边,檐下斗拱有似 卷云,有似 [[ ]] 鼻,又饰以 [[ 蚂蚱 ]] 耍头、六角头、直棂栏,多变和繁杂的形制,显为清代重修时添加,而殿内 事主、梁、檩等构件,都为明代远见。谢殿前后开窗,殿内宽敞明亮。梁架正中悬清光绪十八年(1892)书匾“泽沛苍生”。东西两旁立明、清、民国年间石碑8通。两山墙有明壁画布雨回宫图50平方米 ,西壁为巡布雨图:上部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下部 [[ 龙王 ]] 骑龙,夜叉持伞,侍者前呼后拥,有一老者(即狐突)左手执环,右手扬拂,作施 甘露状;东壁为回宫图:万里晴空,禾苗茁壮,一行人马从南而入,描绘狐突 [[ ]] 后回宫的情景。
==沿革==
院内古槐参天,苍翠欲滴;树干粗壮挺拔,几人不能合抱。 [[ 中轴线 ]] 间正殿三间,分为前后两室,前为单坡五檩勾连卷鹏式,为清代重修时为保护后室而另加的。门楣悬清 [[ 光绪 ]] 十六年(1890)额书“三晋名臣”匾;内悬清光绪十八年“功著 晋邦”匾,后室为狐突夫妇寝宫。元代曾作过修葺,但整体仍保持宋代风格。面阔三间, [[ 歇山顶 ]] 建筑,低矮雄壮,四角飞翘;周施单翅斗拱,粗壮朴实,疏密得当; [[ 彩绘 ]] 蓝绿相同,浓淡相宜;构件 [[ 雕刻 ]] 玲珑大方。   
室内两侧立官吏、侍女、武士彩塑像;中筑约一米高 坐台,上彩塑狐突夫妇坐像。狐突红脸,金冠,身着红袍呈王者相;夫人则戴凤冠霞帔,呈 命妇相。两旁彩塑侍女六尊,高1.5米 ,各人手中持物(已废),是给狐突夫妇尚冠、尚衣、 [[ 尚书 ]] 尚席、尚沐、尚膳的六尚侍女。 正殿两侧的东西偏殿各塑黑白 龙王夫妇像。 内院两侧为碑廊,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修利应侯神像碑记》、明 [[ 永乐 ]] 十四年(1416)《重修利应侯庙记》等碑 十通。
==艺术价值==
作为忠贤的楷模,狐突距今已有2600年之久。当地人建祠纪念他,除了对其高功厚德的仰慕外,更重要的是世人期盼着自己心目中的千万个狐突来造福苍生。而狐突庙更以自己宝贵的 [[ 艺术 ]] 价值,久经沧桑被保存下来。     山西省 [[ 人民政府 ]] 于1996年公布狐突庙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