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埃里克森

增加 1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简介
家庭出身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ref>[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category-98 埃里克森],心理学空间</ref>
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的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爱里克森。 爱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在学校,人们说他是 [[ 犹太人 ]] ,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由此想来,为什么"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总的说来,爱里克森在校时不是一位杰出的学生,但他却有艺术天赋。
1969年,爱里克森回到哈佛医学院,在那里担任人类发展学教授,并讲授"人类生命周期",这是一门深受研究生欢迎的课程。
 
== '''著作''' ==
1950 《儿童和社会》
1986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 '''自我发展理论''' ==
概述
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前,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
 
== '''同一性渐成说''' ==
分类
根据不同的纬度,可以将同一性作不同的分类。例如,相对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存在着个人同一性与集体同一性,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看,可分有自身同一性(一个人对"我"的身体、人格、各种角色的意识)与自我同一性(属于无意识的、能意识得到它的工作,却一时不到它的本身和过程)等。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自我疆界之一。与自我同一性相对立的概念是同一性混乱,表现为儿童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
 
== 参考来源 ==
<references />
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