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972
次編輯
變更
福建博物院
,無編輯摘要
[[File:福建博物院.jpg|300px|缩略图|右|<big>福建博物院</big>[http://image.wangchao.net.cn/baike/1258674209935.jpg 原图链接][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36226.html 来自 王朝网络 的图片]]]
==历史==
地点:鼓屏路粮食大厦与省发委一带、沙县(抗战期间)
概况:
1. 科学馆设馆宗旨为普及民众 [[ 科学 ]] 知识、辅助 [[ 学校 ]] 科学教育及解决社会上关于科学疑问之机关。
2. [[ 物理学 ]] 部、气象测候所、 [[ 化学 ]] 学部、矿物学部、 [[ 生物学 ]] 部、动物园、民众科学教育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及总务处。
3. 对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州一中等大中学校 [[ 学生 ]] 开放实验室。
4. 定期每周二在《福建民报》出版《科学常识》月刊。
5. 定期每周四在福建广播电台宣讲科学常识一次。
6. 气象测候所将观测的 [[ 气象 ]] 要素通知广播电台定时广播,提供《福建民报》登载。
地点:福州鼓屏路
1. 除主要进行科普宣传工作外,兼办人力车工人、搬运工人夜间文化补习班。
2. 内设总务、业务两部。物理学部、化学学部的设备移交福州一中使用;中外理化图书移交省 [[ 图书馆 ]] 。
3. 增设幻灯工场,兼筹备“省科联”、“省科协”工作。
4. 1952年12月底,人民科学馆撤销改办为省博物馆筹备处和省幻灯制片厂两个单位。“省科联”、“省科协”亦迁出馆外办公。
5. 1953年2月,省文管会由南门兜文庙迁至鼓屏路,与博物馆 (科学生物部)合署办公,成为省博物馆所属的 [[ 文物 ]] 组。
地点:福州鼓屏路、 [[ 武夷山 ]] (1955)、福州西湖公园(1960)、闽侯(1962)、外贸大楼(1970)
概括:
1. 机构性质由先前的科学博物展览、研究,改变为综合博物展览、研究。
2. 1959年10月,省委、省人委筹办《福建省十年成就展览会》,在 [[ 西湖公园 ]] 官家村空地兴建木构单层展览厅―万多平方米。1962年2月起,展览移交省博物馆负责继续展出,所有房屋、展品、家具等均归省博物馆使用,会址作为省博物馆馆址。
3. 内设 [[ 文物 ]] 组、自然组、保管组、总务处。
4. 文革期间,大部分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地点:西湖公园窑角屿(官家村)
3. 1983年4月8日,出土文物展厅失窃。
4. 1984年6月,省文管会成立考古队,由省博物馆考古部人员组成;9月2日, [[ 林则徐 ]] 铜像落成。
5. 1991年9月25日,福建积翠园艺术馆奠基。
6. 1998年6月12日,新馆工程奠基。 [[ 昙石山 ]] 遗址博物馆成立。
7. 1999年,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成立。
地点:西湖公园窑角屿(官家村)
概况:
1. [[ 国家一级博物馆 ]] (2008)、最具创新力博物馆(2015)。
2. 全国唯一集博物馆、考古所、自然馆、艺术馆、文保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基地“六合一”单位。
3. 内设考古研究所、典藏研究部、陈列设计部、社会教育部、文创中心、 [[ 学术 ]] 研究部、交流部、 [[ 自然科学 ]] 部、积翠园艺术馆、办公室、财务部、人事教育部、信息工程部、安全保卫部。
4. 2011年8月24日,“ [[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基地 ]] ”揭牌。
5. 2012年11月,完成机构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
==现状==
福建博物院新馆位于西湖公园旁,占地6公顷, [[ 建筑面 积3积]]3.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厅15个,其中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福建古代外销瓷”“福建 [[ 戏曲 ]] 大观”“工艺藏珍”“馆藏书画精品陈列”“ [[ 恐龙 ]] 世界”“动物万象”7个基本展厅和6个临时展厅。现有馆藏 [[ 文物 ]] 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1]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