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国际单位制
,→历史
公制最早在17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采用,当时只有[[长度]]和[[质量]]的[[原器]],分别作米和千克的定义标准。1830年代,[[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为一套建立在长度、质量和时间上的“一致单位制”打下了根基。1860年代,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英语]]: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主持下,一组科学家制订了一套包含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一致系统。但当时人们同时使用着多个与电有关的单位,因此阻碍了将电单位纳入这套单位制之中。直到1900年,[[乔瓦尼·吉奥尔吉]]才提倡在原来的三个基本单位之外再加一个电单位。
1875年,[[法国]]根据《[[米制公约]]》把维护千克和米定义原器的责任转交给[[国际组织]]<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3323927000_c61f19d804000hyk3.html?from=news&subch=onews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新浪看点平台 2019-5-20</ref>。1921年,公约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有 [[ 物理 ]] 量,包括最早于1893年定义的各种电单位。
1948年,学者们开始将公制重新制订为一套“实用单位制”,经过逾十年的发展后,终于在1960年公布“国际单位制”。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把[[电流]]、[[温度]]及[[发光强度]]定为基本物理量,使[[基本物理量]]增加至六个。相对应的基本单位有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和[[坎德拉]]。1971年,国际单位制再添一个基本物理量──以[[摩尔]]来表示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