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伏羲台遗址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伏羲台台基周围及周边地带1米多浅表地层到处都有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粗细绳纹、云纹、回纹等纹式瓦当等[[建筑]]构件和早期陶制生活器具残片,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生活器具残片。
1985年文物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到在伏羲台葫芦头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1件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陶器]]6件,在中同村村南300米处出土的两件青铜器一 [[ ]] [[ ]]
1980 年、1985年曾在伏羲台西北1,400米处的中同村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先后挖掘了三个墓葬,均为战国初期墓葬。共出土文物54件[[青铜器]],4件陶器。其中:1980年挖掘时出土文物30件均为青铜器,现存省[[博物馆]]。1985年出土文物28件。青铜器24件,陶器4件。其中青铜器中一级文物2件,镶红铜鸟兽纹壶2个,口12.8厘米,高40厘米,底15厘米。二级文物3件,窃曲纹铜甗1件,口36.3厘米,高44.5厘米,底36.5厘米。错金云纹带钩1 件长6.3厘米。错金云纹圆首剑1件通长35.9厘米,刃长21.8厘米,宽3厘米。三级文物11件。素面高把铜豆、素面平底匜、扁茎剑、带柄双翼镞、三穿戈等。这些文物的发掘出土,说明了战国初期中山国虽已受到中原华夏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但仍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文化交流。
1995 年、2001年为了配合伏羲文化城的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新乐市文物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了[[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石器5件:石刀1件,柳叶形,通体磨光,两侧出刃,稍弯曲;石锛1件石质粗糙,通体磨光,长方形,刃平,稍倾斜;石轮1件,通体磨光,直径5.2厘米,厚0.8厘米;石铲1件,通体磨光,长16.7厘米,宽7.7厘米,厚1.9厘米。骨器1件,长方形,长18厘米,宽2.3厘米,厚0.2厘米。这6件石器、骨器都具有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陶器可分辨器形残片73件,不能分辨器形的有500多件,大多是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粗、细绳纹筒瓦、板瓦、方砖、大砖等[[建筑]]构件和残片,以及商周、战国、汉代的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红陶]],粗、细绳纹、轮纹的罐、鬲、豆、瓮、盆、渗水井管等器具及残片。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可分辨器形残片10件,有白瓷、褐色瓷、青瓷及黑釉瓷的盘、碗、酒盅、罐等。从这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瓦当、脊饰构件及梯形砖、方砖等来看,它反映了伏羲台古建筑各个时代的特征,进一步证实了伏羲台的发展演变过程。
通过多年来的文物征集和几次考古发掘。伏羲台周围出土的文物共170件,其中一、二、三级文物17件,其余是一般[[文物]]。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