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正定府文庙

增加 39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沿革==
据《 正定府志》和《正定县志》记载:府学文庙“在府治东金粟罔”,始建年代已无资料可考。宋熙宁三年(1070年)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建,元祐三年(1088年)蔡京守成德军始迁而大之。金明昌元年(1190年)吴王宗宪撤徙改建视旧有加,又增其两庑及廊为间十六,先贤大儒像凡数十人皆改图之,元大德九年(1305年)苏州经历范忠易铜祭器簠簋、坫、爵、牲、象、洗等共160件,总管王良辅率僚佐将每月俸禄五百万文,命有钱人家经营料理。每年取其利息供府学师生费用。延佑三年(1316年)学庑两旁颓敝,教授苏梦麟请总府增修,更增加了一些鲁斋从祀。至顺二年(1331年)府尹张忙、兀台又增修殿庑门舍三十二楹,规制乃备。至顺四年(1333年)立礼户碑。至正十七年(1357年)府尹赵任重易先圣塑像,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四年(1371年)知府郭勉重修构堂于大成殿北,置之杏坛于堂南。正统及景泰年间分别进行修葺。天顺三年(1459年)推官吴箎增修明伦堂,添建斋庐号舍,五年(1461年)巡按御史鲁秩增建尊经阁及梯云步月楼于阁之左右。成化四年(1468年)知府邢简重修大成殿及两庑、身厨、戟门,十一年(1475年)知府天济以学部称庙大建堂斋、学门、仓库于尊经阁后,将民地广延三十丈,建号舍与梯云步月楼环接,旁列明德、崇信、养性、存义四斋。又因为前门钟灵坊东路狭窄,易民地拓之。弘治八年(1495年)知府张淑又按图籍恢复学之侵地十之有三,改建明伦堂六间,东西建观乐亭,又建名宦祠、乡贤祠。正德二年(1507年)知府彭泽重修,嘉靖六年(1527年)建敬一亭于庙前。七年(1528年)知府喻茂坚,十二年知府胡效才各修其颓败者,十四年(1535年)知府宋宣增广泮桥,建大坊与棂星门。二十六年(1547年)知府唐臣重修,四十一年(1562年)知府查绛重修,万历九年(1581年)都御史辛自修重修,二十七年(1599年)知府秦临晋增建魁楼,天启元年(1621年)知府朱本恰重修,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知府佟彭年重修,康熙二年(1663年)知府李镛金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府郑大进重修,咸丰、同治年间相继重修 <ref>[http://wenwu.hebei.gov.cn/staticPath/site001_html/%E5%8F%AF%E7%A7%BB%E5%8A%A8%E6%96%87%E7%89%A9%E6%99%AE%E6%9F%A5/20090410/000002.html 正定发现清代"正定府重修文庙碑记"碑],河北省人民政府,2008-1-30</ref>
二十世纪30年代至今,府文庙 先后被省立第七中学、华北大学、河北建设学院、正定拖拉机站、正定河北梆子剧团、地区戏校、正定县人民医院、正定县妇幼保健医院使用。
==建筑规模==
据民国年间的《正定县志》记载,庙内建筑布局为:大成殿七间,东西庑各13间,庙东北为崇圣祠,东为六忠祠,庙西侧为明伦堂,堂后建尊经阁,阁左右建梯云步月楼,阁后建敬一亭。戟门五间,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庙东南为魁星阁,阁北建文昌祠,院内辟泮池,上架三孔石桥,另有沟塘、奎阁、观乐亭、棂星门、关帝庙、斋室、教授宅、训导宅、试院等建筑。建国初期,府文庙建筑保存尚好,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成殿等建筑被拆毁,现府文庙仅存戟门五间和东西庑各三间 <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2/13/content_7499630.htm 正定文庙大成殿],中国网, 2006-12-13</ref> 。经专家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