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子龍鼎

增加 4,89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子龍鼎'''<br><img src="https://instagram.ftpe2-2.fna.fbcdn.ne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子龍鼎'''<br><img src="https://instagram.ftpe2-2.fna.fbcdn.net/v/t51.2885-15/e35/p1080x1080/57345615_431818127365818_6243674551729317060_n.jpg?_nc_ht=instagram.ftpe2-2.fna.fbcdn.net&_nc_cat=106&_nc_ohc=x950ngZSdVUAX_O59xc&oh=7f7a75298cc2eed1c515040ef61dc8ec&oe=5EFD9D6F"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iwox.com/tag/%E5%AD%90%E9%BE%99%E9%BC%8E 圖片來自piwox.com]</small>
|}

'''子龙鼎''',或称'''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f>{{Citeweb |title=子龙鼎 |url=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publisher=国图空间 |access-date=2016-05-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03043409/http://www.nlc.gov.cn/newgtkj/hxyz/qtq/201106/t20110629_45523.htm |archive-date=2016-06-03 |dead-url=yes }}</ref>子龙鼎内壁近口缘处刻有铭文“子龙”二字,并因此而得名。该鼎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收录到了2013年8月19日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文物特征==
子龙鼎方唇、宽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该鼎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兽面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兽面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子龙”二字铭文铸刻在鼎的内壁近口缘处。铭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较小,实笔阴刻。“龙”字在右下,系双钩而成,很像一条竖立而尾向右卷的龙。张口,圆目,头上硕大的瓶形角突出,与龙头并不连笔。

== 文物流传 ==
该鼎出土信息不详,据说为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极有可能出自辉县琉璃阁商代晚期的中字形大墓,出土后被[[日本]]古董商、专门从事中国文物国际贩卖的[[山中商会]]收购,并因此流入日本,在日本私人藏家之间秘密转让。2002年前后,子龙鼎照片通过多种渠道传至中国,被一些学者见到。2004年6月,[[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和[[陈佩芬]]应邀到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位于[[兵库县|兵库]]的住所参观,曾在客厅门外发现该鼎。两天后,千石唯司在大阪美术俱乐部举办私人收藏品展览,该鼎首次公开面世,并引起广泛注意。<ref name=hui>{{Cite web |url=http://www.cdwb.com.cn/html/2010-11/22/content_1117475.htm |title=中国珍贵文物回流揭秘 |access-date=2016-05-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1161159/http://www.cdwb.com.cn/html/2010-11/22/content_1117475.htm |archive-date=2017-01-11 |dead-url=yes }}</ref>

2005年初,正负责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工作的[[谢小铨]]偶然获知了子龙鼎的存在,开始留心寻访。同年9月,谢小铨与同事在日本开展工作期间,得知子龙鼎藏家已经与中国私人买家谈判转让该鼎后与藏家取得联系,藏家表示愿意与中国官方谈判出售事宜。由于未见到实物且藏家索价太高,谢小铨没有马上表态。谢小铨回国汇报了相关情况,相关鉴定专家准备赴日时,却得知子龙鼎已被运出日本,下落不明。<ref name=hui/>

2005年底,子龙鼎被证实已被[[香港]]收藏家购买。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赴香港对子龙鼎进行实物鉴定,后认定其为珍贵文物。由于一些藏家透露了竞价购买的意向,该鼎价格有被炒高的趋势,国家征集人员宣称放弃收购子龙鼎,并停止公开搜集子龙鼎信息,子龙鼎价格开始平稳。2006年4月,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出资4800万元[[人民币]]从香港藏家手中将子龙鼎购回,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ref name=hui/>

== 形制与断代 ==
是现已发现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

子龙鼎的形制、纹饰与1990年殷墟郭家庄M160墓中所出土圆鼎的接近;轮廓、口沿下饕餮纹构造等与1956年殷墟后冈圆形祭祀坑所出土[[戍嗣子鼎]]相仿,北大历史系教授朱凤瀚等学者比较认可该鼎为商末器物,而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陈佩芬则著文指出该鼎为西周早期器物。<ref>[http://news.sohu.com/20061016/n245812811.shtml 子龙鼎身世之谜(组图)]</ref>

== 参考文獻==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