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發粿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發粿流行於[[浙江]]、[[華南|華南地區]]、[[港澳]]、[[臺灣]]、[[印尼]]及[[新加坡|新]][[馬來西亞|馬]]一帶,是傳統[[新春]]的食品,亦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人。
發粿諧音發財、高升, [[ 客家人 ]] 稱粿上裂痕為“笑”,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新的一年笑口常開,生活順意。
發粿. 「粿」是台灣民間重要[[節慶]]中傳統[[祭品]]。「粿」有特定的吉祥意函,如:甜粿壓年、發粿發財、菜頭粿好彩頭、包仔粿剩多金, [[ 過年 ]] 必備的粿大約從 [[ 農曆 ]] 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準備。
發粿的製作,代表家庭明年的運勢,假如發粿蒸不發,將是不好的預兆。蒸粿的時候,有時也會煎焦,也就是「臭火乾」,即赤貧的意思,相傳有此禁忌!
發粿的顏色大體有三類,傳統的為紅色,是以 [[ 白糖 ]] [[ 酒麯 ]] 混入糯米製成。還有只放白糖的白色和放黃糖的黃色鉢粄。<ref>{{cite book|title=臺灣年俗|author=邱德宏|date=|ISBN=9570818859}}</ref>
== 作法 ==
[[糯米]]或[[絲苗米]]泡冷水後磨成米漿,可用低筋[[麵粉]]代替,加入[[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
1970年代之後,都直接使用機器( [[ 電動磨粿機]])取代人工磨(挨)粿,製法中往往也掺入少量[[麵粉]]以改善成品外型。
以酵母做發粿需要先用一小團米漿塊去和酵母發酵至2-3倍大後,揉入其它的米漿塊中繼續將其發酵,後移至蒸籠蒸25分鐘,制作出的發粿則變得米香純厚,無碱味。
6,0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