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次編輯
變更
曙光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曙光橋'''<br><img src="https://scontent.fkhh1-2.fna.fbcdn.net/v…”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曙光橋'''<br><img src="https://scontent.fkhh1-2.fna.fbcdn.net/v/t31.0-0/p180x540/10620185_708620742520575_1563671209767589575_o.jpg?_nc_cat=108&_nc_sid=2d5d41&_nc_ohc=NRkuzfojPOQAX8Xb44f&_nc_ht=scontent.fkhh1-2.fna&_nc_tp=6&oh=d7fb3603b7ecf45fa379bbff417e0829&oe=5EF6DE8B"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tw.facebook.com/152808731435115/photos/a.252600221455965/708620742520575/?type=3&theater 圖片來自時光旅人 Time Traveler]</small>
|}
'''曙光橋'''原鐵路橋,緊臨中山橋,建於日治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名為「日出橋」,光復後改為今名「中山橋」。舊名為「米崙溪橋」,是位於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美崙溪]]河口的一座景觀橋梁,曙光橋其名稱源自站於其上東望[[太平洋]]可迎接第一道[[曙光]]。該橋起造於[[台灣日本時代|日本時代]],臨近美崙溪口,在清朝時曾是運送官兵到豐川(今豐村)的起點,因而被稱為「陸軍港」,溪口也是漢人第一次登陸花蓮的地方。
== 沿革 ==
當時為鐵路路線[[花蓮臨港線|花蓮港支線]]的鐵道橋,橫跨美崙溪以聯絡[[花蓮港]]與[[花蓮市]]。
花蓮舊火車站至花蓮港碼頭,早年建有鐵路花蓮港支線,興建於昭和六年(民國廿年),花蓮港支線日治時期設四站:一「入船站」,位於今花蓮港務局西側,光復後易名「民立站」。二「日出站」,位於今亞士都飯店越海岸路東側,光復後易名「新村站」。三「米崙站」,位於花蓮中學後方越海岸路下階梯,昔稱「鳥踏石」聚落,光復後始易名「美崙站」。四「東花蓮港站」,位於今花蓮港內港處,光復後易名「花蓮港站」。<ref>[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0000609618 原是鐵路橋 曙光橋串聯花蓮港支線],更生日報,2014-06-27</ref>
後來隨著[[北迴鐵路]]的竣工、花蓮車站西遷,整個鐵路業務跟著遷移,昔日臨港線鐵道及鐵橋也就跟著荒廢停止使用。該鐵道支線廢除後,花蓮縣政府將其改建為[[木棧橋]],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2000年(民國89年),花蓮縣縣長[[王慶豐]]規劃「南北濱自行車道」,以南濱公園為起點沿舊臨港支線至北濱公園,再沿舊鐵道至花蓮港北側管制站,獲[[行政院環保署]]經費補助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同意使用土地後,花蓮縣政府將原本鐵道橋鋪上木棧道,曙光橋長度125公尺,寬3公尺全長四公里。為提供[[自行車]]及行人行走的景觀橋。曾見證花東鐵路發展史,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民國94年3月花蓮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2005年(民國94年)3月經登錄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ref>[https://udn.com/news/story/7322/4392683 花蓮曙光橋 單車臨港看美景],聯合報,2020-03-05</ref>
==交通==
===大眾運輸===
搭乘北迴線鐵路火車至花蓮火車站,轉搭花蓮客運105線,至北濱公園站下車,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自行開車===
南下: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到達花蓮市後,沿中山路直行,至與海濱路岔口左轉後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北上:沿台9線行駛至中山路右轉,往海濱路處岔口左轉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cHN6mB_4A&app=desktop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90730曙光橋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enter>'''曙光橋'''<br><img src="https://scontent.fkhh1-2.fna.fbcdn.net/v/t31.0-0/p180x540/10620185_708620742520575_1563671209767589575_o.jpg?_nc_cat=108&_nc_sid=2d5d41&_nc_ohc=NRkuzfojPOQAX8Xb44f&_nc_ht=scontent.fkhh1-2.fna&_nc_tp=6&oh=d7fb3603b7ecf45fa379bbff417e0829&oe=5EF6DE8B"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tw.facebook.com/152808731435115/photos/a.252600221455965/708620742520575/?type=3&theater 圖片來自時光旅人 Time Traveler]</small>
|}
'''曙光橋'''原鐵路橋,緊臨中山橋,建於日治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名為「日出橋」,光復後改為今名「中山橋」。舊名為「米崙溪橋」,是位於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美崙溪]]河口的一座景觀橋梁,曙光橋其名稱源自站於其上東望[[太平洋]]可迎接第一道[[曙光]]。該橋起造於[[台灣日本時代|日本時代]],臨近美崙溪口,在清朝時曾是運送官兵到豐川(今豐村)的起點,因而被稱為「陸軍港」,溪口也是漢人第一次登陸花蓮的地方。
== 沿革 ==
當時為鐵路路線[[花蓮臨港線|花蓮港支線]]的鐵道橋,橫跨美崙溪以聯絡[[花蓮港]]與[[花蓮市]]。
花蓮舊火車站至花蓮港碼頭,早年建有鐵路花蓮港支線,興建於昭和六年(民國廿年),花蓮港支線日治時期設四站:一「入船站」,位於今花蓮港務局西側,光復後易名「民立站」。二「日出站」,位於今亞士都飯店越海岸路東側,光復後易名「新村站」。三「米崙站」,位於花蓮中學後方越海岸路下階梯,昔稱「鳥踏石」聚落,光復後始易名「美崙站」。四「東花蓮港站」,位於今花蓮港內港處,光復後易名「花蓮港站」。<ref>[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0000609618 原是鐵路橋 曙光橋串聯花蓮港支線],更生日報,2014-06-27</ref>
後來隨著[[北迴鐵路]]的竣工、花蓮車站西遷,整個鐵路業務跟著遷移,昔日臨港線鐵道及鐵橋也就跟著荒廢停止使用。該鐵道支線廢除後,花蓮縣政府將其改建為[[木棧橋]],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2000年(民國89年),花蓮縣縣長[[王慶豐]]規劃「南北濱自行車道」,以南濱公園為起點沿舊臨港支線至北濱公園,再沿舊鐵道至花蓮港北側管制站,獲[[行政院環保署]]經費補助及[[臺灣鐵路管理局]]同意使用土地後,花蓮縣政府將原本鐵道橋鋪上木棧道,曙光橋長度125公尺,寬3公尺全長四公里。為提供[[自行車]]及行人行走的景觀橋。曾見證花東鐵路發展史,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民國94年3月花蓮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2005年(民國94年)3月經登錄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ref>[https://udn.com/news/story/7322/4392683 花蓮曙光橋 單車臨港看美景],聯合報,2020-03-05</ref>
==交通==
===大眾運輸===
搭乘北迴線鐵路火車至花蓮火車站,轉搭花蓮客運105線,至北濱公園站下車,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自行開車===
南下: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到達花蓮市後,沿中山路直行,至與海濱路岔口左轉後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北上:沿台9線行駛至中山路右轉,往海濱路處岔口左轉直行即可到達北濱公園,曙光橋即位於北濱公園內。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cHN6mB_4A&app=desktop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90730曙光橋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