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温

增加 9,15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图像=200px |名称=梁太祖 |姓名=朱温 |庙号='''太祖''' |谥号=神武元圣孝皇…”
{{Emperorcn box|图像=[[File:Emperor Taizu of Later Liang Zhu Wen.jpg|200px]]
|名称=梁太祖
|姓名=朱温
|庙号='''[[太祖]]'''
|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陵墓=[[後梁宣陵|宣陵]]
|政权=[[后梁]]
|在世=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
|在位=907年-912年
|年号=[[开平]]:907年四月-911年四月<br />
-{[[乾化]]}-:911年五月-912年六月
}}

'''梁太祖朱温'''({{bd|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catIdx=Z}})[[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 生平 ==
朱全忠原名朱温,[[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ref>[http://guoxue.baidu.com/page/d0c2cee5b4facab7/1.html 《新五代史·卷一·梁本纪第一》]{{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年幼喪父,年少时是一個游手好閒、不务正业的[[无赖]]。

-{乾}-符四年(877年)朱溫参加[[黃巢起义|黃巢軍]],反抗朝廷,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同州]]防御使,率军攻打[[河中]]。由于屡战屡败,怕受责罰,于是叛变降唐,投歸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唐僖宗]]任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並赐名“全忠”。[[中和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节度使]],随后击败[[黄巢]]。

[[龍紀]]元年(889年)斬黃巢餘部[[蔡州]]節度使[[秦宗權]],被封為'''東平王'''。黃巢覆亡後,唐帝國已名存實亡,各[[藩鎮]]擁兵自重,其中以[[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鎮海節度使]][[錢镠]]、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等人勢力最大,史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天復元年(901年)[[唐昭宗|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駕。韓全誨不得已投靠[[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朱全忠進攻鳳翔,鳳翔食盡待援。天復三年(903年),節度使李茂貞殺宦官韓全誨等七十餘人,與朱全忠和解,護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長安]]。崔胤指責宦官“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盡殺宦官數百人,廢神策軍,完全控制皇室。天復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逼迫昭宗遷都[[洛陽]],八月壬寅夜,指使[[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等人殺昭宗,另立其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殺盡杀宰相[[裴樞]]、[[崔遠]]等朝臣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年末,预备篡位称帝,让宰相[[柳璨]]、蒋玄晖谋划受[[九锡]],蒋玄晖与太常卿[[张廷范]]认为天下未定不可过急,朱全忠不悦。宣徽副使[[蒋殷]]、[[赵殷衡]]素与蒋玄晖、张廷范不和,趁机诬告他们与柳璨对[[何皇后 (唐昭宗)|何太后]]盟誓复唐,朱全忠怒,遣使杀蒋玄晖,密令蒋殷、赵殷衡在积善宫缢杀何太后,迫哀帝下诏称太后系秽乱宫闱自杀谢罪,追废为[[庶人]],停新年郊礼。又贬杀柳璨、张廷范。

朱全忠為[[節度使]]時,用法苛嚴,大軍交戰時,如將軍戰死,所部士卒則一律[[斬首]],稱「跋隊斬」,自是戰無不勝。而且士卒逃匿州郡,不歸者甚眾,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軍士[[紋面]]以記軍號<ref>《[[五代史補]]》</ref>。

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開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后梁太祖。封李柷為濟陰王,次年又殺李柷,自此唐朝結束2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

朱全忠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法]]之外不得妄有科配,并曾因侄子[[朱友谅]]不恤灾民却进献瑞麦怒罢其官;但因連年戰事,民不聊生,開平四年(910年)發生[[柏鄉之戰]]并战败,與晉王[[李存勗]]矛盾加劇。晚年宮廷內陷入權力鬥爭。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時尚能勸止,死後卻大肆淫亂,甚至[[亂倫]],包括兒媳都得入宮侍寢<ref>《[[北梦琐言]]》:“张既卒,继宠者非人,及僭号后,大纵朋淫,骨肉聚耰,帷薄荒秽,以致友珪之祸,起于妇人。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张氏者,不亦贤乎!”</ref>。-{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珪]]刺杀,终年61岁,在位6年。

== 评价 ==
[[毛泽东]]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ref name=" 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 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3/200711/1115_337_298656_1.shtml|title=《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 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accessdate=2007年11月15日|work=|publisher=凤凰网|language=zh-hans}}</ref><ref name="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 ">{{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8/22/content_8729040.htm|title=《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accessdate=2007-08-22|work=|publisher=中国网|language=zh-hans}}</ref><ref name="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cite web |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1/15/content_7077554.htm|title=《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accessdate=2007年11月15日|work=|publisher= 新华网|language=zh-hans}}</ref>

== 家庭 ==

=== 妻 ===
# [[张夫人 (朱全忠)|張氏]],开平二年,追封贤妃<ref>《[[五代會要]]》:“太祖皇后张氏早崩,开平二年,追封贤妃,至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追册曰元贞皇后。”</ref>。《[[舊五代史]]》引《[[北夢瑣言]]》曰:“梁祖魏國夫人張氏,碭山富室女,父蕤,曾為宋州刺史。溫時聞張有姿色,私心傾慕,有麗華([[陰麗華]])之嘆。及溫在同州,得張于兵間,因以婦禮納之。”《新五代史》裏說她「賢明精悍」想必她是一個精明、驃悍、善於掌握男人致命弱點的女性。

=== 妾 ===
# 第二夫人[[武威郡君]]石氏,静难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武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石彦辞]]妹<ref>《梁故静难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武威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石府君墓志铭》</ref>
# [[陳昭儀 (後梁太祖)|昭仪陈氏]]
# [[李昭容 (后梁太祖)|昭容李氏]]
# [[段美人|美人段氏]],[[段凝]]妹<ref>《新五代史 卷四十五 杂传第三十三》段凝,开封人也......又以其妹内太祖,妹有色,后为美人。</ref>
# 某氏,[[朱瑾]]妻

=== 兄 ===
# 广德靖王[[朱全昱]]
# 朗王[[朱存]]

=== 子女 ===

==== 子 ====
# 郴王[[朱友裕]],904年卒
# 郢王[[朱友珪|朱友-{珪}-]]
# 福王[[朱友璋]]
# 贺王[[朱友雍]]
# 建王[[朱友徽]]
# 康王[[朱友孜]],915年为朱友贞所杀
# 末帝(均王)[[朱友贞]],正妻张氏所生

==== 義子 ====
# 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
# 冀王[[朱友謙]](原名朱簡)
# 左龍虎統軍[[朱友恭]](原名李彥威),904年伏诛并恢复本名
# [[朱友讓]](原名李七郎、李让)
# [[朱汉宾]],军校朱元礼子

==== 女 ====
# [[安陽公主 (後梁)|安陽公主]],長女。嫁[[罗绍威]]子[[罗廷规]]
# [[長樂公主 (後梁太祖)|長樂公主]],嫁[[赵犨]]子[[赵岩 (后梁驸马都尉)|赵岩]]
# [[金华公主 (后梁)|金華公主]],罗廷规继室,后出家为尼
# [[普宁公主 (后梁)|普寧公主]],嫁[[王镕]]子[[王昭祚]]
# [[真宁公主 (后梁)|真寧公主]]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外部链接 ==
{{Wikisource author|朱晃}}

== 参见 ==
* [[白马之祸]]

{{-}}
{{start box}}
{{s-before|[[杜让能]]}}
{{s-title|[[唐朝]][[太尉]]|903年-907年}}
{{s-none|朱温篡唐,称帝建国}}
{{s-new|reason=朱温篡唐,称帝建国}}
{{s-title|[[後梁]][[五代十國君主列表#後梁|皇帝]]|907年-912年}}
{{s-after|rows=2|皇三子 郢王[[朱友珪]]|弑父篡位}}
{{s-before|[[唐哀帝]][[李柷]]}}
{{s-title|[[中國皇帝]]|907年-912年}}
{{end box}}
{{五代君主}}

{{DEFAULTSORT:Z朱溫}}
[[Category:後梁皇帝|1]]
[[Category:中國被弒帝王]]
[[Category:五代十國遇刺身亡者]]
[[Category:宣武軍節度使]]
[[Category:唐朝三公]]
[[Category:唐朝賜姓名者]]
[[Category:唐朝异姓国王|梁]]
[[Category:碭山人]]
[[Category:朱姓|W溫]]
[[Category:弒君者]]
[[Category:篡位者]]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