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显

移除 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被废庐陵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他被囚 禁后
禁后
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中宗闻听后也是心惊胆颤。这期间,扬州发生了 徐敬
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不仅没有让被废的中宗皇徐敬
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内心 业等人 忧惧 兵变 中宗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 不久, 就被噩梦惊醒 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 每当听说 他们都打出了反对 武则天 派使臣前来 、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 在房陵不仅没有让被废的中
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韦氏劝慰他说:“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此后,李显与韦氏多年同甘共宗皇
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内心的忧惧。中宗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在 房陵 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韦氏劝慰他说:“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此后,李显与韦氏多年同甘 苦,情义非常深厚。李显向韦氏许愿,如果有一天重见天日,绝不会辜负她。
武则天称帝后,由谁来继承帝位,一直困扰着她。她在立子还是立
武则天侄上犹豫不决。此时,狄仁杰进言:“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   意。
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武则天顿时感悟。当日,武则天 对狄
对狄 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发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至此,武则   天主
意就定下来了 。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
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8-9] 。李显被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 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女儿永
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8-9] 。李显被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女 儿永 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  
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二度为帝
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为首,也
机秘密谋划,准备除掉二张,拥立中宗。
功。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晋爵。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 [11] 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后的   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容。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   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李显对此也无能为力。 [12]  
中毒逝世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 [13-14] ,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15]   同月中宗幼子温王重茂被立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由韦后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   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其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   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 为政举措 编辑==政治重用韦氏 为彰显对韦氏的信任,李显还不顾众人反对把韦玄贞破格升为侍中。 [1] 李显年经气盛,还对裴炎脱口说出:“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   不可,还吝惜一侍中吗?” [1]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炜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率禁军入宫,宣太   后令,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均州。李显高声喊冤“我有什么过错?”,武则天回答:“你要把天下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由此,李显降   格成了庐陵王 [1] [[ 李显 ]] 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明确韦氏的皇后身份,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教训在前,李显丝毫不吸取教训,又允许韦氏参预朝政 [1] 。 
交结武氏
 重新为太子后,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他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之   子武延基;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16]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   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   对李显一家构成了威胁。 [16]  
复辟唐朝
主词条:神龙政变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 上官婉儿上官婉儿 [17]重,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进入,甚至连宰相也难见她。 [18]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   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唐朝 [19] 。 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敬二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和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  [[ 李显 ]] ,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因为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   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于是,张柬之此时便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 [19] 。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   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20] 。 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周历革元命,   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   古。 [20]
在位年号
 年号 起止时间 嗣圣 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15] 外交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这次联姻   和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为松赞干布的求婚,彰显了大唐的领导地位;一为兵临城下,被迫把女儿嫁出去求和。 [21] 人物评价编辑=== 史书评价=== 《旧唐书》评价: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孝和皇帝越自负扆,迁于房陵,崎   岖瘴疠之乡,契阔幽囚之地。所以张汉阳徘徊于克复,狄梁公哽咽以奏论,遂得生还,庸非己力。洎涤除金虎,再握璇衡,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   漫游以隳八政。纵艳妻之煽党,则棸、楀争衡;信妖女以挠权,则彝伦失序。桓、敬由之覆族,节愍所以兴戈,竟以元首之尊,不免齐眉之祸。比   汉、晋之惠、盈辈为优,苟非继以命世之才,则土德去也 [22] 。 《新唐书》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   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   旧史因之,列武则天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   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则天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   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23]  
历代评价
 张柬之: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 [24]  吕思勉:中宗是个昏庸之主,他在房州,虽备尝艰苦,复位之后,却毫无觉悟,并不能铲除武后时的恶势力。 [25]  蔡东藩:中宗质本庸柔,素为悍母所制,怎能自奋皇纲? [26]  白寿彝:①中宗重新即位以后,政治上毫无抱负。②由于中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的皇后韦氏就乘机参与政事,妄图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 [27]  范文澜:唐中宗比唐高宗更昏懦。 [28]  任士英:称帝以后,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窝窝囊囊。 [29]  === 个人作品 编辑=== 
《全唐诗》收录李显诗词七首: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30]  《登骊山高顶寓目》 [31]  《幸秦始皇陵》 [32]  《立春日游苑迎春》 [33]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石淙》(又名《太子时作》) [34] ''' 家族成员 编辑'''家世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   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 
父母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女皇武则天。
 
同辈
 
兄: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同母)、章怀太子李贤(同母)
 
弟:唐睿宗李旦(同母)
 
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安定思公主(同母)
 
妹:太平公主(同母)
 
后妃
 
和思皇后赵氏(赵皇后、结发妻)
 
韦皇后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