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间谍

增加 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间谍.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qimg.hxnews.com/2017/0522/1495436362171.jpg 原图链接][http://www.hxnews.com/news/gn/gnxw/201705/22/1221783.shtml 来自 海峡网 的图片]]]
''' 间谍 ''' 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称作细作[1] 。打入敌方组织内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称为卧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 [[ 军事 ]] 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称 [[ 商业 ]] 间谍、 [[ 经济 ]] 间谍);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间谍”或“多面谍”。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谍、肃伪。
[[ 法律 ]] 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 [[ 组织 ]] 、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 [[ 企业 ]] 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历史==
很多关于间谍的事件都被保存至 [[ 历史 ]] 内。而古代的著作例如:中国的《 [[ 孙子兵法 ]] 》,和著名的 [[ 印度 ]] 军事 [[ 专家 ]] 考底利耶。《孙子兵法》还将间谍分成乡间(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内间(敌国的官吏)、反间(收买敌人的间谍)、死间(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生间(能活着回来的间谍)。
考底利耶的学徒,旃陀罗笈多,即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熟用了暗杀和间谍活动等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写在《政事论》里。此外,希伯来人和古埃及人也有研究和使用到间谍的策略。在 [[ 日本 ]] 封建历史上,君主们亦会使用忍者来收集敌军的情报。到了近代,例如在 [[ 英格兰 ]] 女王 [[ 伊丽莎白一世 ]] 的统治下,间谍更是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至于现代的间谍手法,当然会比以前的更加精彩。
国共内战后期, [[ 胡宗南 ]] 发现 [[ 熊向晖 ]] 是中共派来的间谍[3] ,却不敢向上层报告,只好把他送出国念书[4] ,使其不但圆满完成使命,更能全身而退,还得敌手资助出洋留学,最后成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外交界的高级官员。在古今中外间谍史都是绝无仅有之特例,也是生间的代表作。[5]
于冷战时期, [[ 苏联 ]] [[ 美国 ]] (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极度地使用间谍,以收集关于 [[ 核武器 ]] 的秘密情报。但在现时,间谍手法则是用来对付那些,被视为是“恐怖份子”的毒品走私交易。在这三十年里,美国不断地提高自己国家的间谍技巧,来盗取与控制敌方的情报。随着现代的 [[ 技术 ]] 迅速发展,举个例子,像 [[ 尼克松 ]] 总统使用窃听器一事(俗称水门事件),和 [[ 里根 ]] 总统运用梯队系统和Carnivore手法来防范敌人的间谍入侵,包括监视所有电子通讯仪器(例如手机、语音讯箱和电邮等等)。另外,苏联声称自己拥有最先进的网络间谍,并能潜入敌人的保安地区,也因而引起了许多丑闻。
==视频==
58,3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