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85
次編輯
變更
→个人履历
1955年前往[[北京]]参加了由前[[苏联]][[戏剧]]大师列斯里举办的导演讲习班。1960年兼任[[山东省]]鲁剧研究院副院长。1971年调入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任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吕剧]]的改革创新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振兴和发展吕剧艺术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刘梅村同志不仅主持剧团的党政领导工作,而且对剧团的[[艺术]]建设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全团同志深入生活,艰苦创业,逐步形成了山东省吕剧团朴实、严谨的团风和表演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艺术风格。为丰富吕剧的[[音乐]]唱腔,增强吕剧的艺术表现力,他不断搜集、整理各地的[[民歌]]、[[曲艺]]及地方剧种的曲调和剧目,虚心[[学习]]其它剧种的优秀表演程式,为吕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一个优秀的剧团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编导者。他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中亲自参与了《李二嫂改嫁》(张斌、靳慧新、刘奇英合作编导)、《[[蔡文姬]]》(与张斌合作,根据[[郭沫若]]的同名话剧改编)、《[[穆桂英挂帅]]》、《劳动人民的战士》等[[剧本]]的改编和导演工作。省吕剧团排演的《三关摆宴》、《姊妹易嫁》、《借年》、《[[打金枝]]》、《王定保借当》、《借亲》、《小姑贤》、《拾玉镯》、《两垅地》、《搜书院》、《龙凤面》、《喝面叶》、《井台会》、《鸿雁传书》、《沂河两岸》等数十出优秀剧目,无不凝聚着刘梅村的大量心血。在他的领导下,省吕剧团的思想建设和艺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业绩。十几年中,剧团参加了赴朝慰问志愿军等重大演出活动,吕剧《蔡文姬》、《李二嫂改嫁》等在[[华东]]和山东省戏曲会演中获得多项奖励,曾多次晋京演出,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陶铸]]、[[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 借年]] 》、《两垅地》先后被[[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华人影业公司拍成[[电影]]艺术片,使吕剧成为全国有影晌的剧种。
刘梅村同志非常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他曾采取多种有益的举措,使许多[[艺术家]]脱颖而出,涌现出了如[[郎咸芬]]、[[林建华]]、[[张斌]]、[[李岱江]]、王俊英、[[李渔]]、[[杨瑞卿]]、靳惠新、苏智、吴韬、[[沈涛]]、李公绰、刘艳芳、郭丽华、钱玉玲、常兰、贺伟、曲志刚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