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华罗庚

增加 56 位元組, 3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1974年,被“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 ]] 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1978年,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ref>[http://www.gov.cn/gjjg/2008-12/25/content_1187383.htm 数学大师华罗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5日 来源:新华社]</ref>。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
1985年6月3日,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 [[ 东京大学 ]] 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在生命的最后20年,华罗庚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陈嘉庚 ]] 物质科学奖。
==家庭师长==
二、华罗庚病愈之后,身体虽残,意志弥坚。他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更加刻苦地钻研起数学来。为给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时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她也是一个人设法解决,从不让丈夫为之分心。 不久,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得到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邀请他去清华执教。吴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难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怀孕在身,生孩子更会增加许多费用;何况公公年迈多病,需人照料。于是,取消了随夫进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务担子。
三、1936年夏,25岁的华罗庚被派送到 [[ 英国 ]][[ 剑桥大学 ]] 留学。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 [[ 七七事变 ]] ”。华罗庚得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后义愤填膺,他毅然放弃了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了祖国,并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去执教。于是,一家四口久别重逢,开始再次团圆。 由于华罗庚工作极忙,无暇给子女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于是这一重任又落在了吴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了北京。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吴筱之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却未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罗庚精神振奋,报国之心愈烈。同时,各项工作也更加繁忙起来。吴筱之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一旦客人来家,吴筱之便代他承担起待客的各种杂务;而当他外出开会、办公时,又总是将他的拐杖、香烟和帽子拿出来,一递到他手上。 鉴此,华罗庚的亲朋好友曾问吴筱之为什么对丈夫关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帮他一点忙,他就少操一点心,为国家多出点力。"”他们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华罗庚和妻子吴筱元,两人18岁结为夫妇,并相伴一生。吴筱元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华罗庚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数学研究当中,这位妻子有着莫大的功劳。两人一生孕育了8个孩子,可惜的是有2个儿子不幸染病夭折,其余的便是3个儿子和3个女儿。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长子 [[ 华俊东 ]] ,由于父亲给予他良好的教育环境,他在医学方面成就颇丰,是中国医学基金会的顾问。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曾将专门拜访了父亲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自己的事业上也从没有停下过脚步。
二儿子 [[ 华陵 ]] ,在生物物理方面颇有小成,是中科院的一名优秀研究员。
三儿子华光不如两位哥哥优秀,但也勤勤恳恳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三儿子也曾在中科院工作,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当过党委书记。
'''恩师熊庆来'''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1893年—1969年,字迪之, [[ 云南 ]] 人。曾经留学 [[ 比利时 ]] [[ 法国 ]] ,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
==社会贡献==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 代数 ]] 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 [[ 施密斯松尼博物馆 ]] 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 ]] 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ref>[http://www.gov.cn/test/2009-09/09/content_1413075.htm 新中国档案:华罗庚、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社]</ref>
1964年初,他给 [[ 毛泽东 ]] 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泽东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今人之镜'''
13,3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