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29
次編輯
變更
舒行
,無編輯摘要
==人物简介==
舒行(1910—2001年1月3日),原名胡元绍、胡喜庆。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人。1930年参加 [[ 中国工农红军 ]]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特务连排长、教导营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四师十团总支书记。参加了 [[ 长征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参谋长,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月3日病逝于江西,终年90岁。
1910年12月生于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乡桥南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9年10月,舒行参加了经常活动在安福、新余、吉水、吉安一带的游击队——儒延坊游击第一大队。不久当上了 [[ 班长 ]] 、 [[ 排长 ]] 。在油田青山与国民党某团的一次遭遇战中身负重伤,差点被埋葬,他舅父灌药救活,死里逃生。
1930年康复后归队,参加了七、八、九三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吉安城被攻克后,舒行从游击队转到红三军团,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还担任过福建省南丰县县委书记。
在 [[ 长征 ]] 中攻打会理时,舒行被四川军阀刘湘部队的一发炮弹击中,头部打进许多弹片碎块,头顶皮被削平了,血肉模糊,不省人事,部队卫生员在没有麻药缺医少械的情况下,为他取出12块弹片。后直至延安,在 [[ 延安 ]] 医院里又取出20块弹片,但仍有4块弹片无法取出,后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36年12月12日,“ [[ 西安事变 ]] ”发生后,舒行被选跟随周恩来去西安做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军官和青年学生的统战工作。为安全起见,舒行将原名胡喜庆改为现用名。
1937年春,舒行奉命返回延安入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 任教员。
1939年至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13团团长和冀热辽军区十四军分区司令员,开辟了平谷抗日根据地。
1944年至1945年两年中,舒行多次与驻扎在兴隆县城里的伪满西南边防区少将司令黄方刚书信来往交涉做工作争取。
1945年8月21日,黄方刚率伪满军3个团,15个讨伐队共8000人枪起义,时任十四 [[ 军分区 ]] 司令员舒行经请示上级将其编为独立第四旅,委任满军反正团长,黄方刚为旅长。
1946年时任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参谋长的舒行,奉命与纵队守塔山,在塔山战斗中打败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活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取得锦州战役胜利后又打巡沈战役。十一纵队奉命进关后改为 [[ 第四野战军 ]] 四十八军,舒行任副军长,后挥师南下调任五十军参谋长,参加了打成都、攻重庆等战斗。
1950年,舒行任 [[ 中国人民志愿 ]] 军五十军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五次战役。
1952年秋,因重病缠身,归国治疗。回国后,大力宣传志愿军在 [[ 朝鲜 ]] 战场上的种种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 [[ 八一勋章 ]] 、二级 [[ 独立自由勋章 ]] 、二级 [[ 解放勋章 ]] 、一级 [[ 红星功勋荣誉章 ]] 。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时任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舒行受到“批判彭德怀”运动的影响,但他仍然坚持正义,仗义执言,为 [[ 彭德怀 ]] 说话。
1970年1月,舒行调到吉安军分区干部休养所休养,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定居下来。30年来他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为全县各地 [[ 青少年 ]] 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和报告无数。被吉安师范学校、市立八中、新村小学、吉安职业大学等聘为校外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高级顾问。
舒行捐资助学,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先后捐助经费达数万元之多。参加地方组织的“1+1”帮扶活动,对吉州区天玉镇临江 [[ 小学 ]] 三年级学生李忠汲和李美花进行结对帮扶,为每人每年代交学杂费300元,直到小学毕业。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月3日,舒行因病医治无效,在 [[ 吉安 ]] 逝世,享年90岁。
==视频==
<center>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场面太震撼</center>
<center>{{#iDisplay:g0712mr0gki|560|390|qq}}</center>
[[Category:军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