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22
次編輯
變更
孟庆山
,無編輯摘要
[[File:孟庆山.jpg|240px|缩略图|右|<big>孟庆山</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9/fe830b9be1b047c080fcf788d4cf809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4943250_100224020?sec=wd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1969年2月17日在 [[ 天津 ]] 病逝,享年63岁。
==生平经历==
1906年,孟庆山出生于 [[ 河北 ]] 蠡县万安村,因家庭贫困,他从12岁便开始分担家里的生活重担。1924年由于军阀混战,加之水旱灾害,18岁的孟庆山被迫离开家乡,到天津去做苦工。1925年,孟庆山来到北平,参加了 [[ 冯玉祥 ]] 的国民军,因军事素质过硬和作战勇敢,很快便被提拔为班长、排长、连长,直至副营长。
此后不久,孟庆山在一间民房里初次见到了 [[ 毛泽东 ]] 和 [[ 周恩来 ]] 。周恩来在介绍孟庆山时风趣地说:“这是孟庆山同志,冯(玉祥)先生的手枪队长。”孟庆山立即上前一步给毛泽东同志敬礼,毛泽东高兴地握住他的手,热情鼓励说:“以后可大有用场了。”孟庆山则憨憨地表态:“当了红军,我们浑身是劲儿。”毛泽东笑了:“有了你们,红军会发展得更快。”参加红军后孟庆山先后任 [[ 中央军委 ]] 教导团第四团团长,红三军团司令部干部队队长,参加了乐安、宜黄、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在乐安战斗中,孟庆山身负重伤,子弹从腰间穿过,离腰椎仅2厘米。在此后的反“围剿”战斗中,孟庆山再负重伤,胳膊和腿肚子被敌机炸弹炸伤。
1934年10月,满身伤病的孟庆山随部队从 [[ 江西 ]][[ 瑞金 ]] 出发,开始了 [[ 二万五千里长征 ]] 。在南渡乌江,巧过 [[ 金沙江 ]] ,抢渡大渡河,经过天全、芦山、宝兴后,孟庆山随部来到 [[ 夹金山 ]] 下。对于多次身负重伤的孟庆山来说,翻越眼前这高五千多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绝对是一个生死考验。
1938年初,日军占领 [[ 河间 市|河间]] 城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为消灭河间日军,孟庆山率领1.5万多名抗日将士,切断敌人增援的后路,把河间城团团围住。城里的敌人见此情景,紧闭城门不出。
1939年8月孟庆山当选为七大代表。1940年4月离开冀中赴延安。后因局势变化,七大延期,组织上便留其在 [[ 延安 ]] 学习,1940年9月进入军政学院学习,1941年8月至1942年3月在军事学院高干队学习。1942年至1945年在延安党校学习并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日本投降后孟庆山回冀中九分区任司令员,1947年1月调冀中区任党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冀中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省军区成立后,任 [[ 石家庄 ]] 军分区司令员。
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主席在 [[ 中南海 ]] 怀仁堂亲切地握着孟庆山的手问道:“你是冀中的孟庆山吧!”他立正回答:“是,主席您还记得?”主席笑着说:“那怎么能忘记啊!”那一年他被授予 [[ 少将 ]] 军衔,同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 [[ 独立自由勋章 ]] 、一级解放勋章。授衔后,孟庆山继续担任河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另外还兼着体委的领导工作。
解放后,大批冀中的干部进了城。许多人和孟庆山很熟悉,大家尊重他、敬仰他,时常有人来家里看望。
1964年孟庆山离休。1966年“ [[ 文化大革命 ]] ”爆发,神州大地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孟庆山许多在领导岗位上的老战友都成了“走资派”、“叛徒特务”。为了整倒这些老干部,经常有一些造反组织带着介绍信找到他搞外调,他们企图从孟庆山那里搞到一些可以作为所谓证据的材料。特殊时期,孟庆山刚直不阿坚持实事求是,尽自己的努力来保护这些老干部。当时这些老干部主要是在冀中工作过的,如黄敬、孙志远、 [[ 吕正操 ]] 、程子华、 [[ 林铁 ]] 、罗玉川等,他们和孟庆山都共过事,比较了解。1967年至1968年,孟庆山接待了一百多群众组织外调人员,在外调造反组织的反复冲击下,病情加重,有时从办公室出来,头晕得要扶着墙走。但是孟庆山不顾造反派的威胁利诱和无理要求,坚持证明这些老干部清白的历史和对革命做出的贡献。1969年 [[ 除夕 ]] 的清晨,孟庆山突患重度脑血栓,深度昏迷,后经抢救无效,于1969年2月17日在天津病逝,享年63岁。经周恩来总理特批,1969年2月22日,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 [[ 八宝山革命公墓 ]]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