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仙寺

增加 3,6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大仙寺00.jpg|400px|缩略图|右|大仙寺[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512/%E5%A4%A7%E4%BB%99%E5%AF%BA 照片來自]]]
'''大仙寺'''位在白河區枕頭山麓,俗稱舊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神祇有釋迦牟尼、三寶佛祖、觀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並且供奉有開山法師之舍利供民眾參拜觀賞。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也是國家三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廟宇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周圍環境清靜典雅,長年以來香火鼎盛,信眾經常前來參拜沉澱心靈。<ref>[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1805 大仙寺,玩全台灣旅遊網]</ref>
==大仙寺沿革==
本寺為清初福建高僧參徹禪師所創,創建始末存有二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清康熙四十年,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
「觀世音菩薩」神尊來台。巡錫至仙草埔,將「觀音菩薩」安置大樹下的石頭上當禪師起身欲遊歷他處時,神像卻安住不動。參徹禪師心想: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於是,親自開山斬棘,結廬供奉聖像,並誦經說法勸化附近善信。 一說:清康熙五年,參徹禪師受陳永華將軍之請,渡海來台講授佛理。行經關仔嶺,見此山明水秀,有意爾後在此結茅定居。康熙五十八年,禪師自龍湖巖迎請「觀世音菩薩」神像來此奉祀,並對眾誦經說法。因其守戒甚嚴,道心炯烈,故深獲鄉人敬仰,進而集資建廟....<ref>[https://www.da-sian.com.tw/index.html 財團法人大仙寺( 台南關子嶺大仙寺)]</ref>
==景點介紹==
位在白河區枕頭山麓的大仙寺俗稱舊巖,創建於清康熙40年(西元1701年),主祀神祇有釋迦牟尼、三寶佛祖、觀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並且供奉有開山法師之舍利供民眾參拜觀賞。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也是國家三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廟宇建築採用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周圍環境清靜典雅,並在大正4年(西元1915年)建大雄寶殿,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大雄寶殿通樑上的擂金畫是彩繪大師李漢卿作品,而大雄寶殿後的「大悲出相圖」則是名畫家潘麗水作品,長年以來香火鼎盛,信眾經常前來參拜沉澱心靈。<ref>[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512/%E5%A4%A7%E4%BB%99%E5%AF%BA 大仙寺景點介紹(台南旅遊網)]</ref>
 
==大仙寺殿宇==
 
===大雄寶殿簡介===
大雄寶殿內主供奉釋迦牟尼佛、佛前立侍尊者左為阿難尊者、右為大迦葉尊者。整體建築是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重簷山頂,直的正脊和垂脊,屋脊不加任何剪黏飾物,外觀典雅莊重,清新脫俗清淨優美,有別於閩南式的弧形屋脊、簷角起翹的式樣。
 
內殿四週各向內退一間,迴廊四週有簷柱二十六根,乃石質所砌。至於內殿的疊斗式架構,通樑上的斗拱,步道上的圓光,梁柱交接的雀替等大木作,均呈閩南式樣,是當時著名匠師陳應彬的手筆。
 
===觀音寶殿簡介===
觀音殿內主奉觀世音菩薩,左方供奉文身的護法伽藍菩薩,右方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右兩徹石洞景是由上開下參老和尚所督造。其造景奇特,意境深遠,上頭供奉十八羅漢金身。
 
觀音殿舊殿建造於民國卅七至卅九年間。民國五十三年毀於「一一八大地震」,現貌為災後重建景。民國五十五年重建完成。
 
===三寶殿===
原三寶殿於民國95年即己拆除重建,建設當中的三寶殿基底為H型鋼,檜木為主體架構。
 
聘請全省木柞匠師為檜木三寶殿進行雕刻,因工法細緻極費時日,今暫定101年年底進行結構組合。 原三寶殿於民國95年即己拆除重建,建設當中的三寶殿基底為H型鋼,檜木為主體架構。
 
===準提寶殿===
準提菩薩為三世諸佛之母,菩薩的福德智慧無量,感應至深,滿足眾生間、出世間的願望,功德廣大,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目前準提寶殿己於民國100年,本寺舉辦護國千佛三壇大戒之前建設完成,但還未落成,先開啟殿堂作為戒期二部登壇之用。目前暫時不開放。
 
擬定於三寶殿建設完成後一起落成。
 
===祖師殿===
目前祖師殿己於民國100年,本寺舉辦護國千佛三壇大戒之前建設完成,但還未落成,先開啟殿堂作為戒期二部登壇比丘尼戒壇之用。目前暫時不開放。
 
擬定於三寶殿建設完成後一起落成。
 
殿內供奉達磨祖師、本寺歷代祖師。
 
===地藏寶殿簡介===
地藏寶殿建於民國五十五年,民國五十八年建設完成。民國八十一年重新建設,採北式建築。其內功能為安奉祿位。
 
==大仙紀事==
康熙三十九年開山祖師 參徹禪師擔任本寺第一代住持。
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觀世音菩薩」來台,四處遊歷,欲求聖蹟。巡錫至仙草埔,見此風光明媚,山姿秀麗,應為修行福址,故將「觀音菩薩」安置大樹下的石頭上。當禪師起身欲遊歷他處時,神像卻安住不動,移不了絲毫。參徹禪師心想: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於是,親自開山斬棘,結廬供奉聖像,並誦經說法勸化附近善信。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31,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