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許炳成

增加 155 位元組, 4 年前
結論
==結論==
文心在台籍作家們處於邊陲的五○年代,開始了他的文學志業。雖然起自於個人一場意外的的病痛,然而僅受過三年中文教育的他,依然不辭勞苦踏上文學之路。文心除了要面臨語言轉換的問題,還得在報刊雜誌刊登機會有限的夾縫中求生存,若非其對文學有異於一般人的熱情,勢必難以在一九五二年於《國語日報》發表首篇作品後,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持續創作不停。即使後來將寫作重心轉移電視劇作,依然以劇本創作做為他文學志業的具體實踐。
在文心的文學創作中,獲得最大肯定的是他以發掘現實生活的題材為主的短篇小說。文心在這些講究品質但量不多的短篇小說裡,不論是寫自己與疾病抗戰的奮鬥過程,或是描述為現實生活掙扎的勞苦大眾,或是因為戰亂與丈夫被迫分散的妻子,甚至只是靠踩著三輪車營生的市井小民,無不有著高貴的情操。藉由小說人物來闡揚人性的善良面,讓文心贏得「替人生填補闕漏」的美稱,堪稱為「戰後第一代臺灣小說家中獨特的一景」 <ref>{{Cite web |url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bnKz0O/record?r1=2&h1=1| title =文心〈許炳成〉生平及其作品研究}}</ref>
文心的成長軌跡中,嘉義做為他的出生地,是他最為熟悉的時空,因此多次成為他小說的背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諸羅城之戀〉。而《泥路》描述二次大戰末期的空襲經驗,以嘉義遭受大轟炸為背景,為嘉義留下歷史的見證。在各地文化局紛紛著手編行地區文學發展史、整理鄉里耆老著作的今天,將文心納入嘉義文學發展的一部分是理所當然的。嘉義市文化局在九○年代,特地有計畫地將嘉義地區作家的介紹,陳列在文化局的圖書館內,並將作品加以收藏與整理出版,遺憾的是,文心並未列名其中。如此疏失,再次揭露五○、六○年代的台籍作家與作品,在政治因素下所造成的疏離與漠視。
跨越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正以更多元化的方式,源源不絕而來的今天,這群戰後第一代作家,已受到的公允的評價,認為他們是「傳遞了台灣文學香火」。做為戰後第一代跨語作家,文心所留下的文學作品,以及個人的奮鬥歷程,都已成為台灣文學史的一部分。受限於語言的轉換以及五○、六○年代特殊的時空背景,加上未能在最為擅長的小說上面繼續發揮,使文心過去經常只能是文學史論及《文友通訊》時,被列舉出的名字之一而已,這是十分可惜的事。
論及文心等《文友通訊》時期台籍作家,對於他們在建構台灣文學本土論上,有其承先啟後的貢獻。而文心做為其中一員,自該同享榮耀。本論文試著藉由文心個人生平、時代背景,以及各類作品的表現,來為文心的文學歷程留下紀錄,並彰顯其做為跨語一代作家群之一的成就。
 
 
 
 
==參考資料==
[[Category:文學家]]
[[Category:台灣作家]]
98,480
次編輯